黃彥杰:毛皮動物當前市場形勢分析(二)
毛皮動物當前市場形勢分析
中國皮革協會副秘書長 黃彥杰
二、制約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問題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講話精神,我們必須清晰認識到,我國不是毛皮強國,毛皮行業迫切需要轉型升級。接下來,我主要從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角度,跟大家探討毛皮行業發展目前存在的幾點短板。
首先新質生產力具有三個方面特征,第一個是高科技。毛皮行業整個產業鏈來講,養殖、硝染、制品加工、市場銷售,養殖行業是科技含量最高的。
從科技的角度來講,相比國際上養殖技術比較先進的國家,比如丹麥、芬蘭、美國乃至波蘭、西班牙、希臘等,我們在基礎科學的研究領域還存在很多的缺位和空白。國外對于基礎科學和動物習性的研究,對于飼料營養、飼料不同的配比等與動物生長的匹配關系,比我們做得更加系統全面、深入細致,因此他們的飼養管理會更加的科學。
國內的毛皮動物養殖,大多都是參照周邊人的飼養模式,沒有科學系統的理論指導。我們很多的科學技術研究沒有直接貢獻到生產一線,要比國外發展得滯后很多。
新質生產力的第二個特征,就是高效率。從高效率的角度來講,我們的生產效率遠不如國外,提高生產效率其中一個重點就是自動化。雖然我們現在已經引進了很多自動化設備,比如丹麥的喂食車、自動飲水設備、取水設備等,很大地提升了生產效率,降低了勞動強度。舉個例子,2019年以前丹麥的水貂養殖農場,兩個老人就可以管理3,000種左右,產仔存活能達到6。最多在分窩、打疫苗、去皮比較忙的時候,會雇臨時工,其他時候就是老兩口搞定。
現在全國的平均產仔存活能達到三個往上一點,我們的資本投入產出比是比國外低的。目前處在全世界的毛皮產業低谷區,不光是中國,國外的投入產出比也不高,甚至國外可能稍微差一點的也賠錢,但是他們的投入產出比整體來說現在還是略高于中國。
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第三個特點,就是高質量。現在我們的皮張質量,通過引進良種已經提升很多了,但中國的皮價一直以來都是西方皮價的1/2到1/3。美國的短毛黑、芬蘭的天鵝絨短2等等,比我們的質量還是有明顯優勢的。雖說現在我們質量提升了,差距有所縮短,但從質量角度來講,我們仍比國外還差很多。
三、行業未來的展望
第一個,大家要有信心。從2019年開始,水貂全球的供應量已經略低于全球的消費量,已經進入到庫存消化期,因此現在是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毛皮產業進入到供小于求的狀態。
受目前國際政治經濟形勢的影響,毛皮產品的目標銷售區域——第二大市場俄羅斯,它的消費能力是有限的。中國消費了全世界80%以上的毛皮產品,所以我國的經濟形勢非常關鍵,特別是毛皮服裝,算是輕奢侈品,在經濟形勢不好的時候,首先受到沖擊的就是這樣的產品。所以我覺得就是行業進入復蘇周期,但是復蘇的速度可能會低于絕大多數人的預期,這個復蘇周期會有多長,希望大家不要過于樂觀。
第二個就是行業進入供求關系結構性矛盾的時代。結構性矛盾就是說國產和進口原料的差別,不同質量原材料的差別和不同品種原材料之間的差別。
對于高質量的數量少的品種,在很長時間內都是供不應求的狀態,價格會上漲,但對于大面積的、質量又不怎么樣的品種,在很長的時間內,價格可能不會像大家預期那樣非常明顯的上漲。所以我們必須從科技、技術、產量去要效益,這個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個就是替代材料的沖擊會越來越大。人造毛現在越來越成熟,當前市場也在追求極致性價比的產品,人造毛越來越擠壓終端和低質量的皮張,這方面的沖擊不容小覷。現在水貂皮服裝在線上的銷售比已經超過3成,因此市場還是需要高品質的產品。從養殖行業來說,要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技術含量,該喂好的飼料必須得喂精飼料,不斷地去引進好的品種,改良自己的品種。
第四個,翻新毛皮服裝對毛皮服裝產業的沖擊也是非常大的。現在丹麥的天鵝絨短2已經沒有了,原來固定的一年有1,700萬張皮可以滿足我們中國內銷,國內天鵝絨短2是非常有限的,現在所謂的天鵝絨短2級別,比原來的質量要低。在這種情況下,原來的舊衣服是天鵝絨短2的,翻新以后低價出售,擾亂了正常的市場價格,政府和市場監管部門必須要加強市場的規范和監管。
以上就是我和大家分享的三個問題。我認為廣大的毛皮從業者要保持非常清醒的頭腦。現在毛皮產業是一個國際化程度非常高的產業。要想干這一行,眼睛必須盯著全球化視野。如果不關注時事,那就要多參加類似這樣的論壇來獲取信息。毛皮行業是個期貨行業,我建議大家從事毛皮行業一定要小心謹慎,不要大開大合。
最后,我就預祝本次論壇圓滿成功,我的分享結束。
謝謝大家!
(根據作者在第十一屆河北省毛皮動物產業協作發展論壇的發言整理,未經本人審閱)
編輯:薛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