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蜂產業2021年度報告

          1我國蜂業發展現狀

          1.1蜂業生產現狀

          中國養蜂業仍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養蜂生產仍未擺脫傳統模式,現代化水平低,養:蜂生產方式落后,收成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外界自然條件。全國現有30余萬養蜂從業者,飼養920余萬群蜜蜂,約占世界總量的1/10 ;我國蜂產品年生產量多年來一直保持世界第一。其中年產蜂蜜45萬t、占全球總產量的1/4左右;蜂王漿4 000t.蜂花粉5000t.蜂膠400t、蜂王幼蟲60t、雄蜂蛹50t,此外,還生產少量蜂毒等。

          1.2我國蜂業企業的經營現狀

          中國蜂業企業的銷售范圍主要包括蜂產品、種王、蜂藥、蜂機具等,其中大多數企業從事蜂產品的生產和銷售。蜂產品加工企業規模小,絕大多數蜂產品加工企業固定資產小于1000萬元。據中國蜂產品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目前中國蜂產品加工企業約2 000家,取得蜂產品生產許可證(SC資質)的企業有1 000多家,蜂產品加工企業年產值約80億元,平均年銷售額為400萬元左右;年銷售額在1000萬元以上的大型企:業不超過100家,中型和小型企業居多。

          1.3我國蜂產品國際貿易現狀

          我國是世界蜂產品出口大國,主要出口歐盟、日韓、美國等,同時,我國也是潛在進口大國。2020 年我國蜂蜜出口12.35 萬t,出口金額2.492億美元,占全球貿易量的1/5 左右。中國每年進口蜂蜜5000多噸,進口金額達1億多美元;蜂王漿出口14481, 出口金額5158萬美元,產量和出口量占全球總量的90%以上;蜂花粉出口2500多噸,出口金額1600多萬美元,是主要的出口國;蜂蠟出口9 000多噸,出口金額5 000多萬美元,80% ~ 90%蜂蠟出口到國外,占全球貿易量的45%;我國蜂膠以進口為主,進口量在200t左右。盡管我國是世界蜂產品出口大國,但國際話語權低,價格低廉。在國際市場上,進口我國蜂產品的主要是發達國家,集中度高, .同時他們對產品質量要求也高,貿易爭端事件發生越來越頻繁,競爭和挑戰越來越激烈,導致國際占比呈下降趨勢。進口蜂產品以網絡銷售為主要渠道,占據我國蜂蜜市場的中高端群體。令人難以置信的是,我國進口蜂蜜的均價是出口均價的10.9倍。正因為如此,我國蜂產品進口準入目錄現有38個國家,另有28個國家待審。我國蜂產品進出口已經形成高價進口、低價出口的尷尬局面,存在諸如出口均價持續走低等現象,嚴重制約了行業的發展。

          1.4蜂產品結構與消費現狀

          泛性和突出效果,已得到消費者的普遍認可,成為保健品市場的一個佼佼者。相對于蜂王漿和花粉保健食品而言,蜂膠產品起步較晚,但它是目前市場上最熱的蜂產品保健品。蜂產品保健食品的劑型主要包括片劑、硬膠囊、軟膠囊、液劑、散劑和原料等。申報保健食品的功能有:免疫調節、抗疲勞、延緩衰老、耐缺氧、抗氧化、降血糖、調節血脂、美容、改善記憶、抗輻射等, 其中以免疫調節居多。申報的保健功能比較集中,有84.9%的產品功能集中于免疫調節、抗疲勞、調節血脂、調節血糖的4種功能,而具有其他9項功能的產品僅占15.1%。

          1.5蜂產品的消費群體

          從國際市場上看,蜂產品的消費發達國家多于發展中國家,因為- -方面發達國家有消費的經濟基礎,另一方面有消費的文化背景。在中國大致也遵循同樣的規律,總體消費是城市多于農村,城市中知識分子往往是消費的主要群體。從消費品種看,主要是蜂蜜,其次是蜂花粉和蜂王漿,而這些產品中又以原蜜、原王漿和原花粉居多,以其制成的復合產品曾經有過輝煌的歷史,但目前銷量有限。某國際咨詢機構調查數據顯示,蜂蜜的線下消費群體以中老年女性為主體。在年齡分布上,55歲以上的消費者占比67% ;在性別分布上,女性消費者占比56%;在消費頻次上,年度復購大于5次。根據以上數據,55歲以上的女性蜂蜜消費者,會保持固定的消費習慣,與蜂企目前的產品研發方向、促銷方式及終端系統的銷售數據都不謀而合。產品開發主要集中在低端價位,盡量做到極致成本;促銷方式以簡單粗暴的“特價”為殺手锏,以博取消費者快速買單;從而使得終端系統中低端產品的銷售占比達到75%。通過實際銷售的驗證,此邏輯直觀、有效,故而進一步進入“中老年女性的低價循環”。在此循環中,33%的中青年消費者、44%的男性消費者被放棄,這是企業需要研討的一個課題。

          2我國蜂業存在的重大問題

          2.1政府管理職能存在的問題

          政府對蜂業管理職能的失調,政策法規尚不健全,監管不到位,致使養蜂秩序混亂。由于沒有健全的法律保障,尤其是對蜂農利益的保護;養蜂生產實踐中許多具體事項缺乏法規支持很難開展。

          2.2養蜂行業不僅缺人,更缺人才

          我國養蜂生產從業人員文化程度低,老齡:化問題非常嚴重。流動放蜂力不從心,他們的下一代很少能接替艱苦而又低收入的工作。由于受思維和文化的雙重影響,從業者接受新知識、新技術能力差,造成飼養技術落后、機械化程度低、生產效率低下等問題。

          2.3蜂產品科技投入少,產品附加值低

          蜂業行業內知識產權意識普遍不強,用于新產品研發的投人比例很低。對蜂產品的研究和開發仍處于比較低級的水平,蜂產品原料及粗加工產品相對過剩,而精深加工產品卻較為缺乏;蜂產品加工業技術水平和加工能力嚴重滯后于自身產業的發展;國內消費和出口的絕大多數蜂產品仍以原料型產品或經簡單加工的產品為主,產品附加值低,貿易條件持續惡化;蜂產品的加工技術較陳舊、落后,科技含量較低。

          2.4科研開發研究現狀及存在問題

          蜂產品開發利用目前正向著兩個不同的方向發展,一是返璞歸真,加工工序越簡單越好;二是利用高科技手段進行深加工。就蜂產品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而言,亟待解決的問題還很多,如蜂產品食用最佳量、蜂蜜結晶、蜂產品與其他天然產品的復配和加工問題,尤其在基礎研究方面、高產蜂種與蜂產品質量的相關性問題、活性蜂產品常溫下長期保存問題等。

          2.5種植者與養蜂者的關系糾葛

          種植者為了保障自己所種植的作物不發生病蟲害,在作物生長過程中大量使用各種農藥、殺蟲劑等,尤其在植物開花期大量地使用農藥、殺蟲劑防病治病,導致大批蜜蜂中毒死亡。每年因農藥和殺蟲劑導致的蜜蜂中毒現象屢見不鮮,即使蜜蜂沒有表現出明顯的癥狀,也會導致蜜蜂的累積中毒,使其體質下降,容易染病。而且往往還可能使蜜蜂采集加工的部分蜂產品農殘超標。

          2.6養蜂生產中存在的問題

          養蜂者對“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認識不足,缺乏新科技、新思維,科技對養蜂業貢獻度較低,往往事倍功半,如今仍以手工作業為主,勞動強度大、生產效率低,經濟效益差;規模化養蜂意識薄弱,傳統農耕時代“精耕細作”的生產方式占主導地位,蜂種嚴重混雜退化,蜜蜂良種商業化市場還未建立,蜂農缺少蜜蜂良種或良種化不足。加之蜂農向蜜蜂索取過多,造成蜜蜂營養不良,病蟲害嚴重。養蜂生產注.重數量,忽視質量,導致質次價廉,效益不高。

          2.7蜂產品生產過程所產生的質量問題

          就目前而言,蜂產品生產中存在的最大問題在于重數量而忽視質量,重眼前利益而不考慮長遠利益。生產者不是經營者,對產品質量無責任感,摻雜使假現象時有發生。

          2.8蜂種遺傳資源的保護和利用不足

          我國在蜜蜂遺傳資源保護利用和新品種培育方面存在明顯不足。國家和地方研究所、高校、種蜂場幾乎沒有開展本土中蜂的保護和良種繁育工作,民間盲目地長距離買賣蜂王和蜂群活動導致中蜂遺傳資源混雜局面。培育適合我國環境的西方蜜蜂品種很少,以民間力量為主培育的漿蜂,雖然大幅度提高了蜂王漿產量,但蜂王漿的組分也發生改變,直接導致市場價格下降。養蜂人對蜜蜂良種的渴求,無序且盲目地嘗試各種雜交組合,加劇了我國西方蜜蜂蜂種的混雜。

          2.9蜜蜂疾病發生依然嚴重

          近些年來,不少蜂農反映,蜂群突然消失現象非常嚴重,蜂螨抗藥性很強,蜜蜂抵抗力很差,一些新的疾病不斷出現,甚至越來越復雜,呈現復合感染趨勢,治愈難,蜜蜂死亡率高,甚至導致全場滅絕,給養蜂生產造成很大損失,也導致許多養蜂人棄養。

          2.10某些檢測標準難辨真偽

          目前,我國蜂產品檢測指標較多,檢測步驟繁雜,再加上價格不菲的檢測費用,確實增加了很多良心企業的負擔。鑒別的復雜和繁瑣以及中國蜂產品國標落后,都直接導致蜂產品魚龍混雜的現狀。現行蜂產品標準制定中更偏重商業而忽視科學。一些蜂產品標準存在嚴重缺陷,甚至連產品真假都區分不清,而且還在廣泛應用,對產業的發展造成嚴重影響。專業的檢測手段繁雜,費用高,難以普及推廣。

          2.11蜂產品加工所導致的質量問題

          在國內,蜂產品加工概念被曲解,畸形發展。一是違背科學和蜂產品自然屬性的亂加工,在許多地方,蜂蜜的加工實為濃縮生產線,本來應由蜜蜂完成的加工過程,卻被變成工廠化生產,他們將濃度極低的蜂蜜脫水,制成所謂的“合格蜜”,蜂王漿中人為過濾或添:加王漿酸;二是憑空想象,沒有科學依據的濫加工,有些廠家將珍貴的蜂產品亂加亂配,無理復合,制成的產品無生命力。

          2.12市場方面蜂產品質量安全問題依然嚴峻

          蜂蜜的最大屬性是天然成熟,但我國消費市場上的多數蜂蜜質量安全問題較為突出,假冒偽劣蜂產品的盛行,直接影響威脅著我國蜂產業的發展;非成熟蜂蜜進行濃縮加工,致使我國蜂蜜在國際上備受爭議。造成出口受阻,大宗蜂產品價格下滑。蜂蜜摻假現象嚴重,假蜜等問題挫傷了國內外消費者對我國蜂產品質量安全的信心。蜂產品質量標準:化、檢測技術及標準相對滯后。獸藥、農藥殘留問題屢屢出現;產品品質參差不齊,質量安全問題突出;全程質量控制技術較為薄弱。

          2.13蜂產品價格低,內外銷價格懸殊太大

          從國際市場看,中國蜂產品國際競爭力不強,出口蜂產品一直以原料為主,價格長期低水平徘徊,即使這樣,國際蜂產品市場質量與價格話語權仍掌握在歐美發達國家手中。從國內市場看,中國蜂產品產、供、銷嚴重脫節,經營者和生產者不能很好地配合,蜂農重產量輕質量,經營部門]未能妥善解決質量與價格的關系,造成內需減弱、出口受阻下降等局面。目前,一些國外強勢蜂業品牌占領國內的高端市場,對我國蜂產品市場造成沖擊。

          2.14標準不科學,假蜜橫行市場

          隨著加工技術不斷更新,讓蜂蜜“真假難辨”,市場上“指標蜜”大行其道。所謂“指標蜜”,是指按國家標準生產的“ 假蜂蜜”,用20%的蜂蜜加80%的糖漿勾兌而成。根據業內公認的估計數據,市場上純假蜂蜜為30%左右,摻有其他物質的蜂蜜為40%左右,普通真蜂蜜為20%,好品質蜂蜜為10%左右,即“摻假蜜”產品約占市場7成份額。

          2.15我國蜂產品貿易受到嚴重挑戰

          我國蜂產品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技術貿易壁壘,加入WTO以后,這種狀況更為突出。因為隨著國際經濟一體化和貿易自由化趨勢,在規則的框架下,關稅等傳統貿易保護手段的作用正日益削弱,反傾銷、反補貼和保障措施等傳統貿易救濟手段的使用也得到較為嚴格的規范和限定。

          2.16蜂蜜市場面臨的窘境

          國家蜂蜜質量標準偏低,非成熟蜂蜜與成熟蜂蜜不能清晰界定。目前我國蜂蜜檢測的標準偏低,僅檢測了衛生、蜂蜜中重要的幾種成分,不能清晰界定非成熟蜂蜜與成熟蜂蜜,與國際蜂蜜質量標準存在較大差距。由于“優質不優價”,因而蜂農為了追求產量,多采取“多取蜜、勤取蜜”的轉地生產方式,生產的多為稀薄的不成熟蜜。這樣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缺乏競爭力,只能低價出售。

          2.17蜂花粉市場面臨的窘境

          一是“蜂產品生產許可審查細則”限制了蜂花粉行業發展;二是產品雷同,尚未實現資源的高值化利用;三是缺乏對特色蜂花粉資源的開發利用。

          2.18蜂膠市場面臨的窘境

          2.18.1市場環境影響

          ①會議營銷形式被全部禁止,保健食品實體店也受到了很大影響,繼續造成銷售低迷;②主流媒體和社會輿情所產生的對保健食品市場嚴重的負面影響,對蜂膠市場也造成了重大沖擊;③行政法規規定保健食品既不治病,也不防病,并規定保健食品標簽和包裝盒正面必須標識“保健食品不是藥物,不能代替藥物治療疾病”,極大地挫傷了消費者的消費信心。

          2.18.2市場模式影響

          對線上和跨境電商連續多年大肆銷售所謂“進口蜂膠產品”的監管空白,加上假蜂膠更加隱蔽風行,估算侵占了全國蜂膠產品市場份額的1/3 以上。

          2.18.3不正當競爭受

          國內蜂膠行業外大量的超低價不正當競爭和假冒偽劣蜂膠產品的嚴重沖擊,蜂膠市場雪.上加霜。

          2.18.4產品創新不夠

          市場上的蜂膠保健產品貌似琳瑯滿目,但實質上產品雷同化,低水.平重復現象嚴重,產品創新嚴重滯后,市場選擇性差。

          2.18.5疫情的影響

          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是主要因素。自2020年6月以來,特別是10月以后,蜂膠市場呈回暖趨勢。

          3中國蜂業未來發展思考

          3.1做好蜂業普查,為決策服務

          今天是大數據時代,但蜂業的大數據可以說是一片空白,需要對全國全行業進行全面系統、認真地調查摸底工作。只有掌握了真實的數據,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對蜂業科學規劃、決策和指導,推動中國蜂業的發展。

          3.2關于養蜂人才的培養

          養蜂人才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戰略性問題,重在養蜂人員思想意識的轉變,從小農經濟轉變為規模化、集約化經營,從傳統的個人家庭模式轉變到有組織的合作社模式,“公司+農戶”模式等。國家應給予更多的扶持資金,幫助蜂農學習專業知識、飼養管理技術、相關的質量標準及有關法規。

          3.3蜂業需要高水平的人才

          蜜蜂產業不僅需要高知識水平的研發人員、教學人員、管理人員、營銷人員、技術人員、培訓人員,更需要有文化、懂專業、精通技術、踏實肯干的高素質一線從業人員。未來中國蜂業的人才戰略是培養大量熱愛蜜蜂事業的各類人才,從傳統的養蜂模式中脫離出來,從目前龐大的養蜂隊伍轉變為精干的養蜂隊伍,讓中國真正成為養蜂強國。

          3.4養蜂人要解放思想

          養蜂人的思想由于受到文化和知識等的限制.現在一般相對偏低。養蜂人要解放思想,學習和借鑒西方的規模化、集約化經營的概念,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收益,并獲得更多、更大的發展。

          3.5加強科學研究是未來蜂業的必由之路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加強科學研究是未來蜂業的必由之路,重點是要加強蜜蜂的育種工作,只有良種才能飼養強群,才能有規模化的生產;要加強蜂病的防治研究,尤其是對危害蜜蜂健康的傳染性疾病及防治藥物的研究;要加強蜜蜂授粉技術、方法、設備等的研究,大幅度提高我國蜜蜂專業化為農作物授粉的能力;要加強高效養蜂機械、機具的研究和推廣,加強新產品、新技術、新設備等的研究,大力拓寬蜂產品市場。

          3.6中國未來可能的幾種養蜂模式

          未來中國有可能重點發展的幾種養蜂模式:①以純粹生產蜂產品的模式;②以蜂蜜高產種生產高質量成熟蜂蜜或巢蜜的模式;③以蜂王漿高產種生產純鮮蜂王漿、蜂王幼蟲的模式;④籠蜂(繁蜂)授粉模式,以繁殖租售授粉蜜蜂的模式;⑤依靠蜜蜂授粉獲得收益;⑥工廠化(或半工廠化)養蜂模式,生產蜂王漿和蜂毒等;⑦養蜂經紀人模式;⑧綜合收益的養蜂模式。

          3.7蜜蜂授粉大有可為

          近些年,設施農業占比增加、單一作物連片種植規模擴大、自然界授粉昆蟲數量減少,作物人工授粉成本和效益同時提高,才能真正讓種植業農戶認識到蜜蜂授粉的經濟價值。目前,蜜蜂授粉經濟效益較為突出的主要是大棚生產的十字花科蔬菜、草本水果,以及大田生產的木本水果、油菜籽、向日葵、巴旦木和一些作物制種。蜜蜂授粉較人工授粉或授粉昆蟲不足情況下自然授粉成本收益顯著改善。

          3.8蜂產品標準亟需完善

          現行有效的4個國內標準在- -定程度上體現了蜂蜜的質量,但總體上對品質評價指標較少,造成了蜂蜜按相關標準檢測出來結果均符合要求,卻評價不出蜜的品質優劣。此外,蜂產品標準還不夠完善。特別是對各類型蜂蜜的具體分類,生產加工、分級方面標準較少,現存相關標準多為推薦標準、行業標準及地方標準,執行力有限,可以指導生產,但無法較好地用于生產監管與執法。亟需建立更高效、準確的補充方法,凈化市場。

          3.9如何破解蜂農問題

          從養蜂先進的發達國家看,養蜂專業化是一個更加細分的概念,要求養蜂人員專心致志從事某一個專項工作。只有專業化,才能化繁為簡,爭取更大的收獲、更大的利益。規模化是中國蜂業發展的必由之路。規模化養蜂不是簡單的養殖蜜蜂數量增加的問題,而是一個系統性的問題,不僅涉及到管理、蜂種以及蜂病的控制,還涉及到經營和產品的加工銷售等一系列問題,規模化能夠降低成本,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

          3.10高質量發展,重塑蜂產品價值

          改革開放初期,蜂產品都是最好的創匯產品,質量要求很高,價格也不菲,贏得國內外客戶的高度信賴,成為出口創匯的“軟黃金”產品。如今,蜂產品的價值被嚴重低估,需要重視蜂產品的質量問題,重塑蜂產品價值。

          3.11飼養強群,優質高產

          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國就提出了“飼養強群,優質高產”,但是至今飼養強群一直成為一個沒有實現的養蜂愿望。現如今,高質量發展,蜂業提質增效的概念再次被提出。飼養強群是提高產品產量和品質的不二選擇。

          3.12生產高品質成熟蜂蜜是最好的選擇

          蜂蜜是天然產品,而非標準化產品。天然產品的最大特點是成分的“不一致性”,不同蜜源植物、地區、季節、生產方式所生產的蜂蜜、蜂花粉、蜂王漿等,其營養成分、氣味、色澤等感官和理化指標必然有一定差異。但這種差異并不會大幅度地影響該產品的作用。反而,那些依靠“理化和感官指標”認定的產品,往往可能帶來巨大的質量風險。因此,通過標準化、可追溯和認證等途徑開展蜂產品優質優價體系建設值得商榷。

        關于我們/聯系我們/本站聲明/本站留言/廣告服務

        辦公地址:石家莊市翟營南大街43號(槐安路與翟營南大街交口金馬國際A1座1803室)

        郵編:050031 QQ:1178427225 電話:13373111846

        傳真:0311-68090489 電子信箱:hbteyang@163.com

        Copyright©2002-2018 特色養殖產業網 www.arielleraycene.net 版權所有冀ICP備20002390號-2 技術支持:星象網絡科技

        冀公網安備 13010802001699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州AV综合色区无码一区| 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久久| 亚洲福利秒拍一区二区| 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产精品538一区二区在线| 久久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免费电影一区二区 | 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吞精|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在线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视频一区| 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性色av | 人妻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手机看片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日韩国产精品| 无码av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少妇一区二区浪潮av|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播放| 国产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伊人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影院视频 | 国产在线精品观看一区|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川| 怡红院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 视频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少妇| 国偷自产Av一区二区三区吞精| 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高清视频| 中文字幕一区视频一线| 亚洲av福利无码无一区二区| 91香蕉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妖| 国产精品资源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一区在线| 学生妹亚洲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