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蜂病發展形勢,養蜂人又該如何應對!
近年來,由于氣候、環境等多重因素的變化,蜜蜂疾病呈現多發態勢,一些新的疾病不斷出現。如黑蜂王臺病毒病、以色列病毒病等之前都鮮有出現,現在也時有發生。而且蜜蜂疾病病因也越來越復雜,呈現一種復合感染的趨勢,死亡率大幅提高,甚至導致全場滅絕,給養蜂生產造成了很大損失,也導致許多養蜂人棄養。
一、蜂病多發的原因
1.全球氣候變暖
蜜蜂疾病的多發與全球氣候變暖有直接關系。大規模的工業化發展,大量的溫室氣體排放,導致全球氣候變暖,出現冰川融化(主要是大陸冰川融化影響),使得極端天氣出現頻率大幅增加,如干旱、洪水、冰雹、臺風、暖冬等,對人類的生產生活造成了極大影響,對蜜蜂生活的影響更大。一方面嚴重擾亂了蜜蜂正常的生活規律,同時,也影響到蜜蜂對食物的獲取;溫升高還對蜜蜂的生理機能造成影響,生病的幾率也會越來越高。
2.蜜粉源惡化
由于受到干旱、洪水、極端氣溫影響,輕者打破了蜜粉源植物的泌蜜規律,有時出現開花不流蜜,造成絕產絕收,嚴重時導致蜜粉源植物死亡。由于蜜粉源不足,蜜蜂的食物無法保障,導致蜜蜂繁殖發育受阻,造成蜜蜂發育不良,體質變弱,更容易受到病毒、細菌的侵襲而導致發生疾病。
3. 除草劑、殺蟲劑的大量應用
隨著現代農業科技的發展,除草劑和殺蟲劑得到大量的應用,雖然解決了農田的雜草和多種蟲害,但是對生態環境也造成了極大的破壞。除草劑的大量應用,一方面消滅了大量的農田雜草,也消滅了大量的蜜粉源植物,導致蜜粉源減少。殺蟲劑的大量應用,在消滅害蟲的同時,對蜜蜂也產生了巨大的毒害,每年因除草劑和殺蟲劑而導致的蜜蜂中毒現象也屢見不鮮,即使蜜蜂沒有表現出明顯的癥狀,也會導致蜜蜂的累積中毒,使其體質下降,容易感病。
4.蜂群密度增加,流動性增強
據初步統計,全國蜜蜂超過1000萬群,在近30年的時間里,我國蜜蜂的數量至少增長3倍以上,而蜜源植物面積卻在逐年減少。因此出現了蜂群的密度增加,蜜源緊張的局面。高密度的飼養以及南北方流動性的增強,也大大增加了感染疾病的幾率。
5.缺乏蜜蜂疫病防控措施
蜜蜂疫病防控沒有有效開展,國家雖然建立了蜜蜂檢疫標準,但由于蜜蜂檢疫的特殊性,再加上蜜蜂技術人才的缺乏,蜜蜂檢疫始終沒有真正開展起來,這也導致蜜蜂疾病的防控處于一種真空狀態。
二、蜂病的發展趨勢
1.新的蜂病會增多
隨著氣候環境的不斷惡化,蜜蜂疾病在原來的基礎上,新的疾病會逐漸增加,如黑蜂王臺病毒病、以色列病毒病,以及蜜蜂神秘消失等莫名癥狀,還需要蜂業工作者更深入地研究和探索。
2.混合感染幾率大,死亡率高
從目前的發展趨勢看,蜜蜂某一疾病單發的較少,多呈混合感染,病因也越來越復雜,而且大批量死亡,死亡率相對較高,發病后有導致全場毀滅的危險。
3.治療難度加大
由于新的疾病的不斷出現,而且復合感染的幾率增大,病因也比較復雜,因此治療時,單一用藥也很難治愈。再加上禁用藥、限用藥等的限制,所以治療的難度較大。
三、蜂病的預防措施
1.蜂群強壯
1.1 飼養抗病蜂種
選擇經過長期選育的抗病蜂種飼養,選購蜂種應從具有蜜蜂育種資質、信譽好的廠家購買;在保證引進蜂種健康的同時,自己培育蜂種也要保證本場蜂群的健康。同時,本場的蜂群也要優選優育。選擇父母群應在全年各個生產季節表現良好,群勢強大、生產性能優良的種群中進行。在生產實踐中要因地制宜地選用蜜蜂良種,做到良種區域化。即根據本地區蜜源、氣候條件的特點及生產需要,選用與之相適應的蜜蜂良種進行生產。應避免從氣候環境差異較大的地區引種,在選擇品種的過程當中,要選擇與當地氣候環境條件相適應的,最好是本地培育的,不要選擇跨度太大的蜂種。
1.2 良好的飼養技術
為了使良種的優良性狀得以充分發揮,還要講采用與其生物學特性相適應的飼養管理技術措施,因此不但要掌握蜂種的習性,而且還要提高養蜂生產技能,只有這樣,才能使蜂群發展得更加強壯,減少疾病的發生,也才能收到預期的豐產效果和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所以要不斷地學習養蜂生產技術,提高養蜂生產技能。
2.給蜂群提供良好的生存環境
放蜂場地要求通風干燥,給蜂群創造冬暖夏涼,比較舒適的生活環境,蜜蜂才能安居樂業,生活健康,不到蜜蜂疫病流行地區放蜂。一旦發現病蜂應及時隔離,及早防治,防止疫病傳播而造成經濟損失。
3.加強防疫消毒
在養蜂生產過程中,為了防止蜜蜂疾病的發生,除保持蜂場的清潔衛生外,要定期對蜜蜂進行防疫消毒,平時多使用日光、灼燒、煮沸、洗滌等機械或物理方法進行消毒,同時,要采取必要的化學消毒方法和防疫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