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善堂鎮:特色養殖幫民富 賦能鄉村促振興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近年來,河南省鶴壁市浚縣善堂鎮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將產業興旺作為鄉村振興的核心,認真落實“四個不摘”要求,立足當地特色資源,以產業發展為抓手,搶抓鄉村振興機遇,發展特色鄉村產業,健全完善聯農帶農機制,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進一步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先后爭取財政資金200余萬元購置了黃粉蟲生產配套設備和養殖架,大力實施黃粉蟲養殖項目,收到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守牢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提供了有力支撐,走出了一條特色養殖的鄉村產業發展之路。
黃粉蟲,俗稱“面包蟲”,如今蛻變成了托起鄉村振興新希望的“致富蟲”。黃粉蟲是理想的人工養殖昆蟲,富含很高的蛋白質、礦物質和17種氨基酸,既可以做動物飼料,也能做成食品,被稱為“蛋白質飼料寶庫”。烘干的成品蟲,國內外市場需求大。
黃粉蟲對于食材沒有特殊要求,麥麩、植物秸稈、殘次的水果蔬菜等都可用作黃粉蟲的飼料,相對于其他養殖品種既省心又干凈衛生,其糞便呈沙狀顆粒,是非常好的有機肥料,且對環境沒有任何污染。黃粉蟲養殖項目投入小,潛力大,見效快,技術含量較低,對養殖環境及條件要求不高,適宜于大面積推廣,有利于幫扶脫貧戶和監測戶增加收入。
黃粉蟲養殖方式是利用“環境昆蟲”過腹轉化濕垃圾、餐廚垃圾生產昆蟲源蛋白質——蟲糞基人工土壤(有機肥)——綠色食品的一條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產業鏈,對美麗鄉村建設、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具有重大的意義。
善堂鎮以東海頭村為中心的黃粉蟲養殖基地隸屬于“浚縣旺鑫養殖專業合作社”,該合作社目前生產規模達到月產鮮蟲10噸以上。為鼓勵脫貧戶、監測對象發展黃粉蟲養殖,該鎮多次組織村兩委干部和幫扶工作人員召開黃粉蟲產業培訓會、赴外地考察學習黃粉蟲養殖技術及銷售經驗;并加大政策、資金、技術服務等方面的力度,確保黃粉蟲養殖產業平穩發展,取得長久效益,真正實現“小蟲子”撐起“大振興”。同時,該鎮采用“合作社+龍頭企業+脫貧戶”的模式,將養殖效益惠及每一個脫貧戶、監測對象家庭。項目實施以來,這些僅一厘米長的小蟲,從在養殖盒子里生長、再到包裝后流向市場,“蝶變”為村民實實在在的收入。
善堂鎮黃粉蟲銷售模式為批發+零售(全國60%省會城市有經銷商)+自營電商(入駐1688淘寶、拼多多等主流電商平臺)+渠道商(飼料原料需求企業及飼料加工企業),利用現有酥美茲公司渠道、遠銷國內外、英國、美國、馬來西亞、韓國、日本。
目前,善堂鎮已形以為東海頭村為中心,輻射周邊楊村、酸棗廟村等村的黃粉蟲養殖基地。積極引導村內群眾發展“庭院經濟”養殖黃粉蟲。目前已經發展9戶農戶(其中脫貧戶3戶)在自己家中養殖黃粉蟲,合作社負責提供技術指導及種蟲,按照市場價格回收成蟲,解決養殖戶銷路的后顧之憂,每戶每年增收達3萬元以上。目前,合作社+養殖戶(現有養殖合作戶9戶年產值可達約500萬元)直接帶動就業100余人,間接帶動就業500余人,其中3戶為脫貧家庭,安排4名殘疾人在家門口就業務工。項目實施后,養殖基地村集體經濟收入每年增長3萬元以上,脫貧戶、監測對象每人每年享受分紅收入1200至3000元。
黃粉蟲養殖項目對于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起到了立竿見影的作用,下一步,善堂鎮將在做大做強黃粉蟲產業鏈的文章上下功夫,孵化培育深加工企業,研發黃粉蟲產品來提升附加值,讓村民有更大更多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