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蜂群強壯的三大因素!
蜜蜂是群體性昆蟲,單個不能生存,只有發展壯大群勢,兵多就能采的萬朵花,獲得萬元錢。可在環境多變的這些年,要想飼養強群真是不容易,走不對線路、染上一場病蟲害就養成弱群,收益甚少,真正成了人養蜂虧大本,那么影響蜂群強壯的原因到底在哪呢?
一、氣候和生態環境是最大因素。
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工礦企業少,生態環境沒有污染,野生花草遍及山川,南方的油菜大面積種植,加上蜜蜂飼養量小,那個時期養蜂是比較省心的,只要不是大旱年份就有收成。然而,現在工業化的快速發展,環境保護的短板已影響到植物的繁殖生長,有花不流蜜不出粉問題日益凸顯,如:玉米粉過去很充足,現在卻只能采到一點點,刺槐期低溫、荊條期干旱已有多年,總是湯水對不正,忙碌一年掙不到錢。
二、蜂群普遍弱。
過去能將繼箱養滿,上下18框是平常事,可現在大部分蜂場都是十二三框,看著是羅著繼箱,其實框數沒有那么多,冬季包裝二三框,不去南方繁殖就根本養不起來,就是拋棄刺槐蜜期,到棗花期也不過平箱,沒有萬強兵哪來高產量。
三、農藥大面積使用不利蜂群繁殖。
就山區來說,5月初達不到繼箱群,以后就很難飼養成大群,因為大面積板栗樹在5月10日以后就要噴治紅蜘蛛,就是蜜蜂不上板栗樹采粉,路過也會被農藥中毒嗆死,形成只見幼蜂卻不能加脾的狀況。荊條期正值采集關鍵,可又到百草枯、草甘膦噴治雜草的季節,蜜蜂采集到有農藥成分的花蜜,不僅自己中毒麻痹死亡,還造成幼蟲傷亡,蜜蜂中毒是蜂群復壯的最大障礙。
以上三點僅是筆者看法,不足代表集體觀點,各地情況不同,不能一概而論,總歸一點,養蜂生產還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偉大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