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農民,如何將狐貍養的如此好?
[內容速覽] 江蘇東海縣的小埠子村,是當地的一個狐貍養殖專業村,近幾年,狐貍養殖專業村的名聲越來越大,但狐貍養殖的比例,卻越來越小了。
小埠子村是江蘇省東海縣南辰鄉的一個狐貍養殖專業村,在這個村每當提起一個人,人們總是很羨慕的把他叫做“狐貍南辰鄉小埠子村村民:“因為他狐貍很精通,人們就給他取名狐貍南辰鄉小埠子村 村民:“因為他養得早又養得最好,又像狐貍一樣太精了。”
南辰鄉政府工作人員 王秋俠:“賺到了很多錢,而且帶動大家養狐貍, 所以大家給他取個名字叫狐貍那么,村民所說的狐貍精究竟是誰呢?
小埠子村 房高學:“小點聲。”
記者:“怎么了?”
小埠子村 房高學:“狐貍在產仔期間怕驚。 ”
要下仔了是嗎?”
小埠子村 房高學:“是,這個時候怕驚。”
記者:“在哪兒?”
小埠子村 房高學:“那邊也有。 ”
他叫房高學,左手殘疾,他就是人們說的狐貍精,2007年4月22日,當記者到他家采訪拍攝的時候,他顯得格外小心。
房高學:“再有1月多就下窩了。 ”
記者:“1只狐貍能產多少只?”
房高學:“正常得情況下,一般是10只左右。”
南辰鄉是東??h最靠北的一個鄉鎮,緊鄰山東省臨沂縣,房高學原本在礦山打工,1998年左手不慎殘疾回到村里,看臨沂的村民養狐貍掙錢,自己也買回一公倆母3只狐貍養了起來,他盤算著母狐貍產出仔后,自己就能掙錢了,但結果卻出乎他的意料。
房高學:“就是沒有經驗,最后失敗了,狐貍不產仔,不產仔就沒有效益。”
狐貍產仔率高,一般1只狐貍1次能產仔10只左右,但房學高的2只母狐貍一共才產下6只小狐貍,這讓他十分郁悶,多方了解學習后,他才知道原來是自己沒有掌握好狐貍的最佳交配時間,導致母狐貍受孕率低。
房高學:“狐貍在發情期需要減肥,就是有利于配種,胖了對發情不利,狐貍屬于季節性發情的動物,每年發情一次,每年在陽歷的2月底到3月份,所以必須在這個時間交配成功率才高。”
通過2年的學習實踐,房高學終于掌握了狐貍的養殖技術,2000年他的狐貍從最初的3只繁育到了200多只,手里還賺到五六萬元錢,村民知道這事后,也跟著養起了狐貍興辰村村民 傅學靜:“喂起來比較簡便,1天就是早上喂一頓, 晚上喂一頓,雖然它喜歡吃肉但它吃得很少,每只1天只需要5毛錢就可以了,記者:“就是它得成本比較低?”
興辰村村民 傅學靜:“對,成本比較低。”
狐貍皮是長毛裘皮的代表,世界每年貿易量大約在300萬~400萬張,占裘皮貿易量的10%左右。目前,北歐養狐業十分發達,約占世界總產量的65%。狐貍皮底絨豐厚柔軟,是加工服飾制品的原料,南辰鄉的狐貍主要以整只的形式賣給山東,河北等地的客商。
記者:“你手里這只能買多少錢?”
興辰村村民 傅學靜:“我手里這只也能買到快300元, 差不多300元。”
記者:“那你的成本是多少? ”
興辰村村民 傅學靜:“我的成本有120塊錢就可以了。”
記者:“吃食120塊得飼料就可以了, 那可以賺差不多200元?”
興辰村村民 傅學靜:“對,差不多200塊錢, 價格最好得時候能買到三百八九,400元左右。”
2001年南辰鄉建起了狐貍養殖小區,鼓勵村民養狐貍,同年年初韓國服裝市場對狐皮的毛條和毛領需求量大增,使狐皮價格一路上升到每張500元左右,極大的調動了村民的養殖積極性,然而,大家沒想到,到了年底價格卻發生了變化。
村民 何宜紅:“狐貍的價格下調了, 喂得好的,像我家喂得好的,山東客商來拿第一批貨的時候才賣200塊錢1只,像別的村喂得不好的,才賣到150到160塊1張。 ”
村民 傅學靜:“到了年底行情不是很好,我才賣了七八千塊錢,才賣190塊錢1只。”
記者:“要是行情好應該買多少錢? ”
村民 傅學靜:“行情好應該賣一萬二、三千塊錢,損失了六七千塊錢。”
狐皮價格的下跌,使村民一時慌了神,房高學也不例外,情急中他匆忙找到以前認識的一個人,這個人使他日后的年收入增加了10萬多元。
他叫王紹亭,也是左手殘疾,但靠養蛋雞,短短幾年就擁有了50多萬元的資產,房高學當初找的人就是他。
西朱范村 王紹亭:“那時候喂狐貍行情不好,他找我讓我幫助他,扶持指導他喂雞。 ”
可是,當房高學找到王紹亭,要求跟他學習養雞的時候,卻被他拒絕了。
王紹亭:“他來找我好幾趟, 我才決定教他。”
在房高學的一再懇請下,王紹亭終于把養雞的技術傳給了他。
毛皮生產行情不好, 我可以避免一下,那樣我可以做到多收入一點。”
房高學學習養雞有自己的打算,他要通過養殖兩個品種來規避市場風險,養狐貍的同時也養雞,兩者的養殖數量根據市場行情而定,在王紹亭的指導下,第一批他養了500只蛋雞。手每個人的力量都用得上,人說二人力氣定破天。 ”
房高學的500只蛋雞,1天產蛋25公斤,扣除成本,不到3個月他就賺到4千多元錢,受此啟發,村民們舉一仿三,改變原有單一的養殖模式。
何宜紅:“市場價格是很難說的, 有時候貉子的價格高一點,有時候狐貍的價格高一點,如果你單一的喂豈不是效益不可觀。”
2005年到南辰鄉收購貉子的客商一下子多了起來,何宜紅從中嗅到了商機,再一打聽,知道貉子皮正熱銷,她急忙購進了12只,邊養狐貍邊養貉。
何宜紅:“貉子皮的針毛比較長,演員做衣服用的材料好多取決于貉子2006年何宜紅縮小了狐貍的養殖量,5月份她的12只貉子成功產下了100只小貉子,更可喜的是貉子價格一路上漲。
何宜紅:“去年貉子的價格上漲得特別激烈,從一分窩得時候, 剛開始上市得時候就賣到220元一只,緊接著在1個星期左右的時間,就賣到280 再后來就320,350,380, 最后420,再最后達到500。”
一漲再張的行情,增加了農戶養殖貉子的信心,也嘗到了多種養殖的甜頭,村民們在養狐貍的同時基本都養上了貉子興辰村村民 傅學靜:“春皮價格不是很高,我準備喂到冬天,取冬皮, 冬天天氣冷它的皮毛好, 能賣上好價格。”
記者:“像這只冬天能賣多少錢? ”
興辰村村民 傅學靜:“去年冬天能賣到500元以上,如果皮毛好。”
南辰鄉黨委書記 周興干:“單一的品種, 一旦市場有變化,對我們的沖擊是相當大的 ,我這樣發展多條腿走路,將來即便市場有點影響但變化不大,老百姓可以說有一個穩定的收入。”
現在,南辰鄉的狐貍養殖戶已有500多戶,他們結合市場需求,不斷調整自己的養殖結構,養殖品種從昔日單一狐貍擴大到貉子獺兔、蛋雞等,2006年全鎮特種養殖的收入達到1千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