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調整 迎接國內皮毛產業新繁榮
2008年,特種養殖業新一輪大調整不可避免,這是行業發展的需要,也是一個行業走向成熟的標志,我們期待這特種養殖業能獲得新生。
2006年,是中國皮毛動物養殖業的“金秋”行業一派繁榮景象。信心滿滿中,擴群大幕逐漸拉開,在貉子,水貂的帶領下,整個皮毛動物存欄量急速猛增。存欄量的爆發式增長。為后期皮張的供大于求埋下了伏筆。進入2007年,皮毛動物皮張行情持續下跌。貉子皮160元/張,藍狐皮250元/張,優質母水貂皮80元/張左右,平均價格水平已經跌近了飼養成本價格。養殖戶怨聲載道,減產轉產沸沸揚揚。
2008年皮毛市場會演繹怎樣的行情?有專家指出,2007年皮毛動物養殖利潤將導致大量養殖企業失去信心,減產是肯定的后市看好值得期待。但1997年——2000年發生在藍狐皮市場上的“據跌后快速上漲”會不會重演?筆者認為,價格下跌必然導致存欄下降,其間要經歷一個緩沖的時間,存欄逐漸趨于穩定,價格恢復性上漲,效益達到一個比較合理的空間,這是未來幾年皮毛動物養殖的基本走勢。值得注意的是“拐點”前后恰恰是考驗養殖業者綜合素質的時期,從未來的市場需求看,毛皮動物皮張的需求有增無減,要在這一行發財,提高自身素質是首要任務。第一,平常心態,高潮時不盲目樂觀,研究市場,理智安排自己的生產;第二,品種改良,通過提高毛皮動物品種質量,形成應有的質量效益優勢;第三,飼養品種多元化,東方不亮西方亮;第四,科學飼養管理,行情差時不靠減少投入省錢。
毛皮動物市場不會在一個價位長期持續下去,市場的低谷期或許是為了下一個繁榮期的到來做必要的調整。我們現在應該做的,是對目前的養殖現狀做一個全方位的反省,包括飼養,管理,生產,技術,市場,合作等等各個方面,找出行業的問題和癥結所在,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發現行業的方向和出路。健康穩定的毛皮市場是我們共同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