貂皮產業應盡快建立高端鏈條
據丹麥《商報》上年底報道,盡管金融危機和經濟不景氣導致商業領域悲觀情緒彌漫,丹麥貿易委員會(DanishTradeCouncil)最新調查顯示,丹麥對中國和俄羅斯的出口有望在2009年分別保持15%和20%的增速。如果將貂皮皮草制品計算在內,丹麥
對華出口將增40%。當筆者認真看完這條消息時感覺中國水貂皮市場份額在今后還可能會壓縮,丹麥貂產業對中國水貂皮的沖擊并沒有因為經濟危機而縮減,而是更有增大之勢。
如果我們中國水貂沒有了產量優勢,那我們還有什么可以抗衡丹麥貂皮?
丹麥以其優良品種的水貂皮和狐貍皮排名我國進口生毛皮第一位。2007年之前國內皮毛產業發展得如火如荼之時,丹麥貂皮對國際乃至國內貂皮的價格影響降到歷史最低點,但當中國水貂泡沫破滅時,丹麥貂皮顯示出后發的競爭勢頭,又重新奪回了對世界貂皮的定價權,而且加大了對中國水貂的擠壓力度。筆者認為我國水貂產業要盡快建立高端鏈條,來取得主動權。
加強強勢地區的品種改良工作,以帶動其他地區的改良工作的進展。目前最關鍵是優良貂種的引進,引種地區應著眼于全國,大型養殖集團甚至可以從丹麥直接引進,然后再推而廣之,從根本上提高國內貂皮品質和競爭力。
第二點是創辦的拍賣組織,要知道國內無論是皮草生產廠家,還是囤積居奇的皮商都可能用比普通貂皮稍高的價格來收購你的高檔貂皮,后果是生產高檔貂皮和引進工作的積極性受到挫傷,這一點可能在引進初期表現得更加明顯。
第三點就是加快大型企業集團的出現,增強拍賣效果,今后的貂皮市場小養殖戶根本無法面對殘酷的市場競爭,很容易在一輪又一輪的市場波動中倒閉,通過大框架的產生來維護中小養殖者利益和存在價值,當然這里還有防止暗箱操作的問題。
最后要加強水貂品牌化進程,希望一系列的運作提高國產貂皮產業的整體實力和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