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皮動物養殖之鄉——葡萄莊子
司立群
在唐山樂亭縣城南面有一條大河,河水直接入海,人們稱這條河為湖林河。葡萄莊子就坐落在這條河的邊上,葡萄莊子并不是因為葡萄而得名,相傳古時有一年的汛期前,湖林河西岸的人們突然看到有幾只黃鼬排著橫隊,站在河西岸向河東岸作揖,人們不知道是哪里來的黃鼬,也不知道他們這是干什么。沒過兩天,天下大雨,河水暴漲,西岸河床大量坍塌,不一會兒就塌到了人們居住的地方。人們一見此景,紛紛棄家逃走
洪水過后,原來搭建窩鋪的地方已經坍塌到河里了,就是一根樹棍、半截蘆葦也沒有給他們留下來。這時候,人們突然想起洪水以前黃鼬排隊向東作揖的怪事,難道是黃仙向東作揖是讓人們向東逃難。人們決定乘船到河東岸去看看。結果,河東岸河床完好無損,沒有一點兒坍塌的痕跡。他們越發堅信黃仙向東作揖是為人們指出了避難的地方,搬到東岸就能繼續得到黃仙的保佑,于是就決定西岸的人們都遷移到東岸去居住。由于東岸沒有塌河,也為了永遠不塌河,就把新建的地方取名為不塌莊子。后來諧音為葡萄莊子。這個村曾歸孟莊公社、麥港公社、麥港鄉管轄。現在歸湯家河鎮管轄。
我聽說葡萄莊子并不是因為那個傳說,而是因為這里幾乎家家戶戶養殖毛皮動物。
葡萄莊子村南臨渤海,有豐富的海產資源這一得天獨厚的優勢,使得養殖業興旺發達,是遠近聞名的毛皮動物養殖專業村。2002年,葡萄莊子被樂亭縣畜牧局命名為“珍稀毛皮動物養殖示范基地”。
葡萄莊子的水貂養殖起源于70年代初期生產隊的集體養殖,80年代初生產隊解體后,村民自發零散養幾只。一直到2000年,毛皮動物養殖開始形成規模。2002年秋,村里組織從東北吉林特產研究所調進一批美國短毛黑貂,使各養殖戶種群質量得以改良。2004年秋在當地上級黨委和政府的關心、支持下,建成了一個占地59畝的養殖小區。發展到目前為止,村里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農戶搞養殖。總體存欄水貂5萬只,貉子15萬只,狐貍5千只。毛皮動物養殖已成為村里的支柱產業,村里人也靠著它走上了致富之路。為了推動葡萄莊子的養殖事業,2004年10月,村里成立了以村委會主任王國柱為主任理事的珍稀毛皮動物養殖協會,由王敏江,王永才,王國忠,王佳生等人負責組織技術培訓、疾病防疫、飼料配送、皮張銷售等,為村民們提供多項服務。
相信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在所有村民的共同努力下,葡萄莊子村的毛皮動物養殖業一定會取得更大的成績。
摘自:《特種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