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雅寶路:黃金地段催生百位千萬富翁
雅寶路是北京一條西起東二環,東至日壇公園僅長300米左右的街道,建筑從西至東逐步降低,從街西頭氣派的雅寶大廈到東面街尾“寒酸的”小地攤可見落差之大。
在這里,充斥著各種貨運車,人力的、農用的、專用的全各展所長,穿梭在這個寬不過10米的小街上,到處是兌換外幣的黃牛,誰能把眼前的所見和這樣的一組數字聯系起來:
在北京,來自俄羅斯的每3美元中,就有2美元裝進了雅寶路商家的口袋;每年到雅寶路的俄羅斯、東歐國家以及非洲、阿拉伯國家的商人超過6000人,而這6000人平均每人每次來雅寶路采購的商品都超過15000美元;在雅寶路,商家每天的交易額超過100多萬美元,市場上98%的產品遠銷到俄羅斯、烏克蘭、利比亞、羅馬尼亞等30多個國家,每年對外貿易額高達200多億元人民幣。
在商鋪扎堆兒的天雅大廈,走進二層的一間門臉兒,出來招呼的是這家商戶的翻譯金小姐,像這樣由一個老板和一個翻譯組成的店鋪,是雅寶路上最常見的模式。以下是雅寶路與眾不同的經營方式。
從“以產定銷”到“以銷定產”
時至今日,雅寶路市場的經營模式在悄然發生變化,一位在這里經商10多年的店主和記者攀談起這些年的感受。1999年是雅寶路發展變化的關鍵一年,從這一年開始,眾多商戶從街道辦事處搭建的鐵棚子地攤走進了新建設的大廈,在以后的四五年間里先后出現了雅寶、天雅、吉利等15家成規模的服裝批發市場和集散地,徹底取代了以前的地攤經營,而經營模式也徹底的發生了變化,從最開始的“以產定銷”到現在的“以銷定產”,就是從現貨經營過渡到現再只提供樣品,接到定單后再組織生產的模式,這樣經營者可以省去倉庫儲存的費用。
10平方米小店,一年能賺40萬
一位在這里做帽子批發生意的張老板說,別把賣帽子的看成是小生意,一年下來賺上個三十、四十萬很容易。
比如自己這家不到10平方米小店鋪,一年租金就是12萬元,而每個月這個小店能給自己帶來五六萬元的收入。成本不到兩元錢的帽子,賣給俄羅斯人要6元到7元錢,而每月大概要賣上萬頂,雖然利潤不是很高,但是數量很大。
“開輛日本車都不好意思打招呼”
“奔馳、寶馬、保時捷”全是世界名車,和周圍路邊蹲活兒的板車兒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記者隨便地數了下,天雅大廈前停靠的36輛車中,奔馳、寶馬等高檔轎車就占了29輛,可以說天雅大廈門口的露天停車場,不次于北京市任何一家五星級飯店的地下停車場。
養殖商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