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良種貉的選擇方法
養貉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獲取優質的毛皮。而皮張價值的高低取決于毛絨品質和張幅的大小。為此,選留種貉時,應考慮以下幾點:
1.質量性狀的選擇。貉的質量性狀應以個體的表現型為基礎進行選擇,應考慮毛色、毛絨密度、針毛平齊程度、背腹毛差異和體型的大小等經濟性狀。最后選定種貉應在冬毛完全成熟,體軀也達到成年貉大小的時候,在貉場取皮之前。上述性狀均可分為三個等級。毛色分為青灰、灰黃和灰白;密度分為密、稍稀和稀疏;針毛平齊程度分為平齊、欠齊和不齊;背腹毛差異(長度和毛色)分為差異不大、差異較大和差異過大;體重公貉分為8千克以上、7~8千克和7千克以下,母貉分為6.5千克以上、5~6.5千克、5千克以下。選種時,可按場留種率由優至劣依次選擇。
2.數量性狀的選擇。貉的數量性狀(如體長要求在65厘米~80 厘米之間,毛長以6厘米左右,毛絨密度為轉動身體出現縫隙為佳,乳頭在4對以上),這樣才能在貉的育種上取得明顯的效果。
3.選擇的方法。對幼齡貉,選擇出生早(雄性要在4月中旬前出生,雌性要在5月初出生),發育正常, 睜眼早,譜系清楚的留種。選留經產母貉時,除考慮毛絨品質和體型大小外,還應適當地考慮繁殖情況。一般要選胎產仔7只以上、母性好、仔貉成活率高的母貉。前一年未產仔的母貉,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有的是漏配,有的是飼養不當使母貉過肥或過瘦造成發情不明顯,使母貉失配空杯。如果是由以上原因造成的空懷母貉,可以繼續飼養。凡是患乳房炎未治愈、母性不強、仔貉成活率低、連年空懷、難產及做過剖宮產手術的母貉,一般應淘汰。種公貉的選擇要注意選毛絨品質優良和體型大的。選擇兩歲齡以上公貉時要參考它往年的配種記錄和它所配母貉的產仔記錄。一般應選擇在配種期交配次數在15次以上,所配母貉的胎產仔數平均在7只以上的種公貉。若是大規模飼養,公母比例按1:3留種,家庭小規模飼養可按1:1~2留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