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皮養殖路 究竟怎么走
1.經營轉軌 我國毛皮動物應從前幾年的引種、“倒種”、“炒種”、擴大飼養規模的發展階段不失時機地進入到提高種群質量、提高飼養管理水平、 適度規模經營、提高產品質量的穩定發展時期。要認清當前國內外毛皮動物及其產業發展和世界經濟“一體化”大趨勢,打出我們自己民族的“品牌”。
2.組建養殖協會 國外的經驗告訴我們,行業協會是促進產業發展必不可少的,養殖者自已的組織。具有行業管理和社會化服務的雙重功能。要積極向有關部門反映,盡快組建行業協會。
3.推廣新技術 我們應該積極開展養殖技術培訓,改變目前許多成果推而不廣的情況。進行科技咨詢和技術服務,提高毛皮動物養殖者素質。對養殖示范戶要進行規范的正確引導,增加養殖業的科技含量,使我國毛皮動物養殖業建立在優質、高產、高效、低耗的現代化水平上。我國的北方地區發展毛皮動物飼養業,要考慮“遮光”飼養,以提高毛皮質量。國外引進品種要求提供高的日糧營養水平,如果象國內目前這樣的飼養方式,幾年后就會嚴重退化。推廣人工輸精技術,有條件的養殖場可以開展狐屬和北極狐屬動物的雜交,生產雜種皮。推廣優良品種,加快改良現有種群質量的進度。
4.擴大宣傳 建立毛皮動物行業的宣傳渠道,傳播正確信息,引導飼養者依靠科學、相信科學。推進毛皮動物養殖行業中“打假”,維護飼養者的正當權益。
5.建立種獸監督檢驗測試中心 國家已經開始籌建“特種經濟動物種獸(禽)品種監督檢驗測試中心”,中心將對全國種獸質量進行執法監督。
6.建立“公司+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 充分利用各地特點和優勢,開展規模經營,形成具有鮮明區域特色現代產業,增強市場競爭能力。建立毛皮動物養殖示范戶、示范村、示范區,逐步形成毛皮動物規模養殖基地。
7.以毛皮加工產業為突破口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毛皮動物養殖業必須在“優質”上下工夫,動物品種、毛皮質量、裘皮制品要堅持“質”字優先。應發揮北方地區毛皮加工企業的作用,進行一些必要的技術改造、技術引進和產品開發,生產適銷的優質產品。
《特種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