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成本時代家禽業發展方向
1 世界和中國家禽業發展現狀
據報道,世界各地,特別是西方發達國家的消費者在選擇肉類蛋白時,對雞肉的興趣正在超過牛肉。在澳大利亞這個傳統上以牛羊肉為動物蛋白來源的國家,2007年雞肉的年人均消費量已經達到了37.4千克;在美國,雞肉的年人均消費量高達53.3千克,占肉類消費的40%,超過了牛肉和豬肉的消費水平;日本人均年消費量達40公斤以上,肉雞占肉類的47%;自2004年以來,巴西雞肉年人均消費量就已經超過牛肉和豬肉。
近十幾年來,隨著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們的肉類生產和消費都有了顯著提高。來自農業部數據表示,目前,我國禽類產品消費需求持續快速增長,我國人均禽蛋和禽肉消費量在過去10年里分別增長了51%和60%,達到人均占有22公 斤和11.5公斤,其中禽蛋的人均消費量已經遠遠超過世界平均水平,與世界發達國家的平均消費水平相當。而我國肉雞雖然近年發展比較快,但是禽肉人均年消費量還比較低,禽肉產量占肉類總量的18.7%,遠遠低于發達國家。
在過去十年里,由于禽肉的生產效率最高,而且是健康的“白肉”,禽肉在全球肉類生產和貿易中的比重逐年增加,已經產過牛肉,在肉類消費中占第二位,并有趕超豬肉的趨勢(表1)。根據來自中國農業部的數據顯示,2007 年,世界禽肉總產量預計為8620萬噸,同比增長3%。中國、巴西和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禽肉生產國,三個生產國的地位在不斷加強,共占世界禽肉市場份額的53%。
據統計,2007 年,全球禽肉貿易量達到820萬噸,同比增長1-2%。俄羅斯、日本、歐盟、中國和沙特阿拉伯是世界上前五位雞肉進口國,占據了全球雞肉進口量的50%。盡管中國也出口部分雞肉產品,但從2006年開始,中國的進口量超過出口量,從而變成凈進口國。美國和巴西是世界前兩大雞肉出口國,占世界雞肉出口量的近80%。
中國農業部的數據顯示預計2008年全球禽肉貿易量將增加,其中進口增加1.9%,出口增長10.7%。出口中,美國和巴西的出口占80%,預計將增長4%。
表1 世界肉類生產和貿易統計(單位:百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