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吁鴿業健康發展,助力鴿子再次起飛
關于呼吁鴿業同行理性養殖的倡議書
廣大鴿業同仁:
2020~2021年,對于肉鴿行業是驚心動魄、悲喜交加的兩年,是諸多不確定性風險讓養鴿人一輩子銘記的兩年,也是鴿業養殖企業大洗牌、大改革的兩年。
目前在疫情存在不確定性、糧食飼料價格高漲、餐飲業低迷、民眾消費力及欲望下降等諸多不利的因素影響下,這兩年肉鴿行業十分不景氣,一方面糧食飼料價格上漲35%以上,嚴重增加了養殖成本,雖也對肉鴿價格構成一定的支撐,同時也更加加劇了養殖風險,另一方面除了新冠疫情影響消費外,產能過剩是最主要的,跟蹤觀察去年初以來可以發現都是供大于求,在供大于求的情況下,企業很難實現盈利,消費終端不盈利,養殖前端虧本是正常的。種種跡象表明,肉鴿養殖行業依然承受巨大的風險。
2021年即將走完,我們應該審慎反思肉鴿養殖業的出路在哪里?理性養殖肉鴿已是我們現時狀況下明擺著的唯一出路。
為此,我們共同向鴿業同仁發出倡議:
一、呼吁精養高產鴿,淘汰低產鴿,提高產量、降低成本
在養殖行業未來一定拼的是成本,生產成本越低,活下來的概率也就會越大。目前肉鴿18天齡乳鴿,產量達到1.5的出欄成本在2020年中期9元/只,現已經上漲到12元/只左右;而肉鴿25天齡中鴿,產量達到1.5的出欄成本在2020年中期11元/只,現已經上漲到14元/只左右。我們看到糧食飼料價格頻繁上漲,令養殖成本高企,目前肉鴿價格僅位于成本線上。因此一方面采用先進的方法、科學的設備,節約糧食浪費、降減人工耗費等,另一方面精養高產鴿,淘汰低產鴿,提高產量、降低成本,這才是現在肉鴿生產企業最好的出路。
二、呼吁良性投產養鴿,守住供需平衡線
市場經濟始終是受到供求關系的影響,供不應求則升價,供過于求則跌價。今年廣東省產鴿存欄約為2000萬對,相當于正常保有量1800 萬對的111%, 處于“黃色區域”;而存欄設備設施為2900萬對,該部分待市場好轉時,會逐漸種鴿補倉,同比正常保有量1800萬對增加61%, 處于“紅色區域”。這組數據就是當前以及未來我們所處的供需基本面。
目前產能仍相對偏高,因此我們必須明晰“盈虧平衡點”、“投資回報率”,特別大企業運營的產量不穩定、管理財務等間接成本更高、營銷產業鏈條更繁雜,所以調節好生產存欄量,規避盲目擴產或新建的行為,以免再次發生一窩蜂建場、擴產的“撞車”事故!
三、呼吁標準化健康養殖
目前標準化健康養殖已成為現代農業的發展趨勢,是實現肉鴿高產、穩產的基礎和保證,而雞鴨豬標準化健康養殖已走在前列,肉鴿行業急需奮起直追,深化產學研合作,大力推進肉鴿良種繁育、標準化養殖、疫病防控、養殖廢棄物利用等為一體的養殖體系,引導鴿業向綠色、優質、特色和品牌化發展,才能取得好的養殖效益。
四、呼吁產業配套,打造全產業鏈的現代鴿業
打造“育種+生產+科技+品牌+營銷+文化”全產業鏈的現代農業,是推動鴿業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建議規模化企業轉變經營思路,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創造條件建立養殖、屠宰、冷鏈、深加工、銷售等全產業鏈。通過延伸產業鏈,從而保證肉鴿產品品質,打造農產品特色品牌,提高產業的盈利能力,實現做強做大肉鴿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