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貴利:返鄉創業放飛致富夢
“感彼云外鴿,群飛千翩翩。”走進河南省濮陽縣旺源養殖有限公司徐鎮鎮馬吉村鴿子養殖基地,一排排整齊的鴿籠映入眼簾,基地負責人王貴利和員工正給鴿子喂食,3萬余只鴿子爭先恐后地啄食槽里的鴿糧。
初識王貴利,是在濮陽縣鄉賢回歸座談會上,作為會上唯一一名女企業家,王貴利備受關注,也讓人心生好奇,是什么原因促使她返鄉創業?日前,記者對王貴利進行了采訪。
在外漂泊,發現致富源
2004年,結婚生子的王貴利不甘心一輩子靠種地為生,決定外出闖一闖,改變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于是,她把年幼的孩子托付給公婆照看,夫妻倆背起行囊到上海打工。
一次偶然的機會,王貴利結識了上海鴿子協會一對70余歲的夫妻。這對夫妻養鴿子30余年,有著豐富的肉鴿養殖經驗。王貴利和他們一見如故,開始從老夫妻這里學習養鴿技術,回鄉創業養鴿的想法也在王貴利心里扎下了根。
返鄉創業,實現致富夢
近年來,濮陽縣積極鼓勵外出務工人員利用學到的知識和技能返鄉創業,并以發展富民多元產業為切入點,引導新型職業農民大力發展種植、養殖、加工等項目,為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注入了新動能、增添了新活力。
憑風好撐船。外面千好萬好,不如自己家鄉好。在外闖蕩多年,積累了一定的資金與經驗后,心系家鄉的王貴利決定回鄉創業致富,王貴利的想法得到了丈夫的支持。
回鄉后,王貴利創辦了濮陽縣旺源養殖有限公司。“養鴿既要有市場經濟頭腦,算好經濟賬,經得起市場風險,又要選好品種,注重科學養殖……”王貴利告訴記者。她發現肉鴿養殖可以做到零污染、零排放,產生的糞便可以轉化為經濟效益。在養殖過程中,她引進了綠色食品養殖技術,建舍、養殖、配對、孵化、育雛等環節均嚴格按照綠色食品技術標準進行,養殖的鴿子均為綠色無公害。隨后,王貴利注冊了“鴿子麗”商標。養殖的鴿子遠銷北京、武漢、鄭州、上海、廣州等地,當年實現每舍純利潤2萬余元的經濟效益。
“肉鴿營養價值高,既是美味佳肴,又是高級滋補佳品,產業前景廣闊。養鴿收入比外出打工收入多一倍,還可以照顧家庭,一舉多得。”王貴利說。目前,養殖基地已建成鴿子專業彩鋼大棚16座,占地面積1萬余平方米,總投資500萬元,年銷售額600余萬元。同時,養殖基地帶動周邊群眾前來務工,人均月收入3000元以上。
扎根家鄉,同奔致富路
創業成功并不是王貴利夢想的終點,她的愿望是成為帶領鄉親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領頭雁”。鴿場養殖進入正軌后,不少鄉親前來學習養鴿技術,王貴利毫無保留,不僅將鴿子飼料配方傾囊相授,還將養鴿防疫等技術傳授給大家。
該鎮晁莊村村民李姣娥身患重病,干不了重活,決定在家養鴿子。在養殖過程中,技術和銷路曾一度難住了李姣娥。她聽說王貴利養鴿子不但有技術、有銷路,還熱心助人,就主動上門請教。王貴利對其手把手指導講授養殖技術,并利用公司渠道同價銷售李姣娥養殖的鴿子。“都是鄉里鄉親的,掙錢不容易,能幫多少就幫多少。”王貴利說。
如今,王貴利的養殖基地輻射帶動徐鎮鎮馬吉村、任吉村等10余個周邊村的群眾發展鴿子養殖。王貴利進一步拉長鏈條,投資建成了保鮮和冷藏庫,建起了鴿子交易市場,吸引周邊鄉鎮及安陽市滑縣的養殖戶前來集中交易。同時,王貴利采取“合作社+基地+貧困戶”模式,帶動本村及周邊群眾發展肉鴿養殖,并安置5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業,平均每戶每月增收3000余元。
“接下來將繼續擴大養殖規模,今年年底發展到4萬只肉鴿,明年年底再擴大一倍;打造集養殖、生產、屠宰、銷售于一體的產業鏈,建立網絡可視化電商平臺,實行‘網上訂購、線下供養、家中收獲’模式,將養鴿致富的道路越走越廣。同時,為村民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幫助他們實現增收致富。”談及未來,王貴利滿懷希望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