鴿業生產現狀及未來發展建議
為了在市場持續低迷情況下,分析當前鴿業生產情況與發展趨勢,并梳理和規劃下半年重要活動,中國畜牧業協會鴿業分會于2022年5月27日以線上形式召開了會長辦公會,與會人員除了介紹企業自身生產現狀與發展愿景,重點對當前鴿業生產形勢與發展趨勢進行了分析和判斷,并對行業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議。
01近兩年我國養鴿業生產結構發生變革
一方面,行業大量中小養鴿戶退出,一些地區種鴿規模大幅縮減。比如通過此次會議了解到:廣西種鴿存欄由600萬對減少到目前的350萬對,減幅在四成以上;安徽由400萬對減到250萬對,減幅近四成;海南由180萬對減到120萬對,縮減三分之一;浙江預計減幅四成;山東養鴿規模大幅減少,部分市縣減幅一半以上。特殊情況如:上海由于消費能力強,鴿產品自給率僅20%,目前因疫情影響外地產品無法進入,因此當地鴿產品供不應求,養鴿規模沒有減少。
另一方面,在廣東、廣西、河南、河北、新疆等國內多個省市已建成或正籌備建設肉鴿產業園。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是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產業興旺的“火車頭”,對全方位提升行業生產水平起到引領作用;而且,行業的一些大規模鴿場及新建鴿場,新增數量龐大,整體來看,當前行業產能仍階段性嚴重過剩。養鴿業生產結構發生深刻改變,大企業整合能力強勁,行業規模化集約化水平快速提高。
02企業應對措施及創新發展模式
新冠疫情發生以來,養鴿業生產、銷售、消費等方面都受到巨大沖擊,市場持續低迷,在此期間,行業企業努力尋求創新,采取各種應對措施。
一是,強化管理,提升企業養殖水平,同時,優化品種,淘汰落后產能,提升種源及產品品質,提高生產效率。雖然養鴿規模可能會縮小,但由于單產和效率的提升,企業整體生產水平反而可以得到提升;
二是,多家企業建立屠宰加工項目,積極拓展產品類型,開發多樣化菜品種類,熟食、休閑類食品、功能型食品等也逐漸增多,通過線上線下的多方面渠道進行銷售。產業鏈的延長,可以有效抵御市場風險和突發事件的影響;
三是,密切關注政策導向,積極響應國家號召,以優秀的企業形象爭取各項政策支持,爭取貸款支持及利息減免,確保現金流,保證公司正常生產經營平穩運行。
03對行業工作的建議
根據行業當前所面臨的營銷短板,建議通過多種渠道展開宣傳,深挖鴿產品消費市場。
第一,借助舉辦世界鴿王美食大賽之機,設置豐富的活動內容(可考慮增加一些文體活動),邀請有影響力的媒體,擴大會議影響力,推廣我們的鴿產品;
第二,研究鴿產品營養價值和功能評價,呼吁政府部門采購鴿產品,供應給格外需要營養發育的老人和青少年食用;
第三,制作以鴿產品為主題的小視頻,通過各傳播平臺宣傳,提升人們對鴿產品的科普消費;
第四,瞄準北方市場,改變目前鴿產品的區域化消費格局,挖掘不同地區消費潛力。
還有企業提出,建議協會聯合業內相關單位,在飼料原料、獸藥、疫苗設備以及新技術、新工藝等方面進行調研整理數據,推薦優質品牌、優質商家和優質企業,為會員企業采購和技術提升提供方向性的方案。
04鴿業未來發展建議
在畜牧業生產當中,與一些畜禽品種相比,鴿屬于小品種,其產品定位決定了未來的發展目標為“小品種,強產業”。同時就鴿業的可持續發展,李會長提出“控產能、降成本、促消費、謀創新”12字方針。
控產能:產能過剩情況在很多行業中都存在,這是市場波動的直接影響因素,因此控產能應該成為行業共識;
降成本:原料價格的快速上漲導致我們的生產效益下滑和虧損,未來將由價格戰轉變為價值戰,因此降成本應是任何企業都必須要長期認真解決好的一個關鍵問題;
促銷費:中原地帶是鴿產品消費薄弱環節,建議行業在開發一系列美食產品之外,要深入挖掘乳鴿產品、鴿蛋產品的功能性和營養價值;
謀創新:創新無止境,鴿業要從種業培育、營銷手段、管理模式、思想方式等各個方面進行創新,可以借鑒其他畜禽品種的經驗和模式,強強聯合,采用智能化手段提高生產經營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