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鴿業減產40%,廣東養鴿業如何才能健康發展?
新冠疫情爆發以來,肉鴿消費遇冷行情下行,養殖端連續虧損。近期持續上漲的飼料價格,也使養鴿人不堪重負。此情景下行業應采取哪些措施脫困,走健康可持續發展之路?2022第31屆廣東畜牧獸醫科技大會鴿業科技專場中,六位業界專家與資深從業者現場開展對話交流,圍繞“鴿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建言獻策。
圓桌論壇參會嘉賓與主持人合影
參與本次圓桌論壇的嘉賓有廣東省家禽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廣東省肉鴿行業協會會長陳益填,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劉華雷研究員,廣東科貿職業學院動物科技學院邱深本教授,中山市石岐鴿養殖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正晟,惠州市華寶飼料有限公司技術總監王燕,廣東永順生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高級獸醫師、研發經理李永紅。農財寶典新牧網、禽業寶典孫亮擔任本次圓桌論壇主持人。
產能相對過剩,健康可持續發展需全面發力
1)主持人:請問各位嘉賓如何理解本期圓桌論壇主題即“健康可持續”?
劉華雷:
鴿產業還在起步階段,面臨許多困難,養殖理念、管理水平和雞產業還有很大差異。行業還有很多工作可以做,包括宣傳、養殖、疫病管理都有很大提升空間。
陳益填:
養殖過程中的用藥問題值得關注。用藥是正常的,但很多鴿場都采取群體用藥方式,一旦檢測出藥物殘留問題就很嚴重。鴿場應思考如何盡量少用藥,怎樣利用13-15天的空檔期在上市之前把藥物消化掉,健康養殖一定要思考用藥問題。
李正晟:
鴿養殖和雞養殖相比還是較為落后。養殖環境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排風、籠舍都可以改進。以后行業可能向自動通風方向發展,那么鴿舍的設計也要把這些考慮納入其中。另一方面,疫病會不斷積累并且越來越復雜,改進養殖環境也有利于防控。
李永紅:
鴿業現在沒有專用疫苗,對鴿場危害最大的新城疫現在還在應用雞的疫苗。而從雞場經驗可以看出,把疾病控制好,老百姓才能放心消費。如果有好的疫苗、針對性的疫苗問世,應用到鴿子上面,把重要的疫病防控下來,將成為健康發展重要的技術支撐。
邱深本:
人才排在第一位。從業者水平高了,行業標準、日常管理就能相應提高。豬業有非常大型的從業人員調查,鴿業也可以借鑒,做一次詳細調查,提高從業者水平和養殖水平。第二點是環境友好,例如生物安全與隔離條件息息相關,隔離條件不好,通風、采光沒做好,很難養好鴿子。第三是科學管理,包括我技術管理、人員管理、財務管理、采購管理。
王燕:
首先我們要養出安全健康的鴿子,吃的東西要格外注意。飼料中已經禁止加抗生素,但霉菌毒素還是要注意一下,在走訪中我發現有些鴿場還在使用發霉玉米飼喂,這肯定有害。在養殖環節中,我們可以減少抗生素使用,采用中草藥。當前養殖技術亟需提高。鴿場大多規模較小,設備落后,還在采用人工喂養,提升空間很大。當然擴大宣傳、刺激消費也很重要。
2)主持人:目前鴿業處在相對過剩狀態,行業如何度過這一階段性的困難階段?
廣東省家禽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廣東省肉鴿行業協會會長陳益填
陳益填:
目前全國減少40%左右的產能,從4500萬存欄降低到3000萬。2019年全國共出欄八億只鴿,但去年只有不足6億只,產能明顯在下降?,F在疫情影響確實比較大,但大家也看到了國家對疫情防控越來越好了,餐飲全部放開后可能會有報復性消費,到時鴿子售價也會上升。但我還是建議大家理性養殖,根據行情調節,不要因為一時價高而大量擴張,要共同把存欄量控制在合理水平,鴿子售價才不會大跌、虧損嚴重。
規模養殖增強防疫壓力,生物安全理念仍需提升
3)主持人:當前養殖規模化程度不斷提高,廣東省已經擁有兩個鴿業的現代農業產業園,但規?;B殖必然伴隨著疫病的復雜化和流行化,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應對?
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劉華雷研究員
劉華雷:
現在鴿群疫病流行情況復雜是多種原因造成的。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我們一直沒有對鴿群疫病給予充分關注。有些疫病比如圓環,其危害不會馬上顯現,相關檢測都沒有得到重視。這就導致鴿凈化場很難尋找。我真誠建議大家要重視疫病防控,在關鍵環節主要開展檢測,及時采取措施。不要怕有病、不要懈怠,重要的在于及時和正確應對。
廣東科貿職業學院動物科技學院邱深本教授
邱深本:
通常產業園的間隔比較合理,但還需要實現潔凈道和污染道的分離。其次,鴿場坐向和通風、采光相關,有些鴿場坐向不是很有規律,格子又特別密集,夸張的連5米寬都沒有,這種條件想防病那是比較困難了。關鍵還是做好規劃之后再來養鴿、建設產業園,同時也可以采取分區管理。
4)主持人:生物安全是健康養殖、降本增效的重要保障,在這方面養殖場可以做好哪些工作?
廣東永順生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高級獸醫師、研發經理李永紅
李永紅:
雞場和豬場的生物安全工作遠遠領先于鴿場。很少有鴿場會對人、車、物的出入嚴格管控,或是在入口設置消毒處。這些硬件和管理需全面加強。
此外,鴿用疫苗研發面臨一個嚴峻問題即缺乏標準動物。新疫苗上市前必須有標準品進行安全、有效性評價,確保動物接種后沒有風險。鴿業在這方面整體都比較滯后,加上當下疫情對跨省調運管控嚴格,難以篩選到合格的鴿子,導致疫苗研發遇到瓶頸。希望這些方面都能逐漸改善。
四個途徑,破解飼料高價困境
5)主持人:飼料價格高企,逐漸壓縮本就不高的養鴿利潤,飼料企業在這方面有何解決思路?
惠州市華寶飼料有限公司技術總監王燕
王燕:
現在玉米超過3000元/噸,豆粕超4000元/噸,鴿業常用豌豆也翻了一倍,大概要4600元/噸,而且普遍沒有看到降價趨勢。降低成本成為飼料企業最新的研究方向。
1.多種原料選擇。除豆粕、玉米外,可以選擇高粱、大麥、小麥、糧食加工副產物和發酵副產物,在保障營養需求基礎上多樣組合;
2.提高飼料的消化吸收率。通過熟化、粉碎等工藝提高利用率,添加酶制劑、益生菌等促進腸道吸收;
3.精準的營養配方。目前鴿子營養需求標準研究還很薄弱,實驗代表性相對差,需加強努力;
4.適當增多顆粒料的使用,替代部分原料。
打造鴿文化,讓預制菜走進千家萬戶
6)主持人:鴿業預制菜領域加速發展,是否為解決低迷行情提供了新出路?
中山市石岐鴿養殖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正晟
李正晟:
很有希望,但需要行業共同努力做出一些改進和改變。第一,鴿子目前消費場景比較單一,基本都是酒店,未來要轉向家庭消費,這是一個更大的市場;第二,預制菜口味需要創新,多傾聽年輕消費者聲音;第三,多進行正面優質宣傳,突出鴿子的營養與滋補。
7)主持人:如何建立鴿飲食文化、消費文化,加強與消費者的鏈接,解決鴿業發展中的相對過剩問題?
陳益填:
一個行業文化很重要,石岐鴿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目前是市場上最受歡迎的鴿品種之一。多年前我們就組織提出鴿文化,并在相關公開活動中加強宣傳,也開辦實體課堂,希望能夠逐漸深入人心。
邱深本:
媒體也要發力加強,發揮輔助作用,例如共同編寫普及讀物、烹飪指南等,打造一個系列宣傳。
論壇主持人 農財寶典新牧網、禽業寶典孫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