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金融市場需求旺盛 應讀懂“窮人經濟學”
日前,玉溪市紅塔區興和村鎮銀行和文山民豐村鎮銀行相繼開業,經運營后銀行工作人員表示,農村金融市場需求旺盛,村鎮銀行大有可為。
云南這兩家村鎮銀行均實行股份制,并采用聯保貸款、利率優惠等運作模式,其主要功能是以“三農”為服務對象。類似村鎮銀行,與穆罕默德·尤努斯博士在孟加拉國創建的“只貸款給窮人”的格萊珉銀行并不一樣。尤努斯的“窮人銀行”貸款原則為貸窮不貸富,貸女不貸男及五戶聯保,而村鎮銀行貸款則以抵押、質押方式為主。但無論如何,在我國出現專門以“三農”為服務對象的村鎮銀行,對于解決農民貸款無門之創業瓶頸,無疑具有巨大的現實意義。
在現行金融體制下,金融機構大都“嫌貧愛富”,故而常常令對急需“輸血”的農村創業者望“貸”而興嘆。如今興起了專門為“三農”服務的村鎮銀行,在“金融下鄉”層面,至少具有一定的破冰效應。當然,作為專門為“三農”服務的村鎮銀行,自身要想獲得長遠發展,便必須結合村鎮實際,實現與農民顧客的良性互動。必須學會圍繞窮字做文章,應真正讀懂“窮人經濟學”,降低村鎮創業者的創業門檻,杜絕許多商業金融機構“嫌貧愛富”的短視病。
尤努斯開辦的格萊珉銀行,由于貸款制度設計合理,充分證明“所有窮人都值得信任”。著名企業家孫大午說,“尤努斯敢于把錢借給窮人,體現了他對人性的體察和信任,以及貸款對常情、常理、常識的回歸。”的確,在缺乏金融支持的情況下,農村創業和發展便難以產生活力,更談不上致富。當前農村真正的問題,不僅僅是受貧窮束縛,更關鍵還在于其“貧血”。故而面對農村的村鎮銀行,能否圍繞窮字做文章,通過跟窮人顧客打交道,把更多農村創業群體送上致富之路,這是其自身能否取得良性發展的前提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