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福:皮草業發展的柳暗花明
浙江省桐鄉市的崇福鎮是我國的皮草名鎮,全鎮有皮草類企業約1500多家,從業人員6萬余人,皮草服飾出口到美國、法國、俄羅斯、韓國、日本等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2007年實現工業總產值69億多元,皮草出口量一度占到了全國的40%,然而,受金融危機和暖冬的影響,從2008年上半年開始,崇福鎮的皮草出口是每況愈下。
2008年,受經濟危機的影響出口外銷產業嚴重受挫,訂單大量減少,崇福鎮就有幾家企業因接不到訂單而不得不停產放假。崇福鎮街道的兩邊,集中了許多樓上車間樓下門店的小企業,但現在不少都關了門。崇福鎮皮毛協會秘書長姚夏其說道:“金融危機影響比較大,導致客戶比較少,單子也比較少,跟去年相比可能要相差三分之一,開工不正常的有幾百家,占到百分之三四十。”國外訂單越來越少,但如果放棄國外市場,對崇福鎮這個以外銷為主的皮草產業則幾乎意味著是一場滅頂之災。
陸榮坤是崇福皮草協會的會長,也是兩家出口中高檔貂皮服裝為主的大型皮草企業的負責人,2008年上半年,陸榮坤的主要產品出口量已經大幅下降,但他首先想到的是如何遏制國外市場下滑的趨勢,而不是放棄。陸榮坤表示,2009年要大量開發國內市場,同時繼續擴展國外市場。
受暖冬的影響,俄羅斯和北歐市場長毛裘皮服裝的需求逐步減少,而一些短款簡化的,特別是輕薄、休閑的裘皮服裝越來越受歡迎。2008年5月,在一次市場調研的時候,陸榮坤發現了以前偶爾用來做服裝里料的剪過毛的兔皮,價格非常便宜,這讓他發現了新的商機,通過對市場的調查也讓陸榮坤的心里更有了底。
因為國內外市場購買力受金融危機的影響普遍降低,陸榮坤就讓公司用這種廉價的兔皮開發短毛簡化的新款裘皮服裝,這樣不僅能降低成本,還能擴大消費人群。
其中,浙江桐鄉銀杉皮草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朱士興表示,他們就是把毛剪平以后,毛朝外做翻毛服裝,這將作為他們的一個主攻方向。剛開始的時候要把這個皮剪到標準要求的話,基本上都會把皮剪破,因為這種兔皮是剪過毛的,表面參差不齊,要做成毛朝外的服裝,必須要剪得更短,但當時最短只能剪到0.8cm,通過機械師對進口剪毛設備的改進,最終把毛長剪到了0.4cm。能把毛剪到0.4cm以后,陸榮坤就讓設計師根據流行的消費趨勢和短毛的裘皮特點,朝簡化短款的服裝方向設計。設計師朱威說:“從風格的角度上講,如今的服裝是更加專業化更加細化了,party裝呀,工作裝呀,更多地提供這樣的產品,讓經銷商的生意更加好做一些。”
陸榮坤說:“做得簡化的同時也降低了工人成本,畢竟做得快了,相對來說工錢也就減少了。2009年開始我們是用價格拼過他們,哪一家價格便宜,哪一家做得多,哪一家就能得到市場。”在陸榮坤的帶領下,崇福鎮百分之七八十的皮草企業都開始生產這種短毛簡款的裘皮服飾,裘皮服飾出口量保住了相當于2008年70%的出口量。同時,這種服飾也更適合國內的消費水平,越來越多的皮草企業靠這種廉價的服飾打開了國內市場。
崇福鎮黨委書記羅永良說:“我們鎮里面也投入了600萬元搭建平臺,加大了國內市場的營銷力度。下一步我們將更傾向于中檔和低檔產品的開發,主要也就是為了適應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