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將建全國最大肉兔生產基地
最遲明年破土動工,5年內全面建成,年出欄優質肉兔800萬只
在渝北投資1.9億元建立一座優質肉兔生產基地,建成后可年出欄800萬只優質肉兔,產品不僅覆蓋川渝,還將用于供港和出口,這是記者昨日從渝北區政府獲得的消息。
昨日,《渝北800萬只優質肉兔產業開發建設總體規劃》專家評審會在渝北區農業局舉行。專家們一致認為,規劃合理、科學,發展肉兔產業有助于我市畜牧業轉型,更有助于我市在肉類深加工上占據一席之地。據悉,這也是目前全國最大的一個肉兔產業化項目。
“作為肉類深加工企業,雙匯的年產值超過300億元,雨潤和金鑼的年產值都在百億元以上,而事實上,在發展之初肉類深加工并非這3家企業的強項,其原料供應不少都來自川渝兩地。現在設立自己的特色肉類生產基地,進而發展肉類深加工,對推動重慶的畜牧產業發展意義重大。”參與評審的西南大學食品學院教授賀稚菲認為。
渝北區的肉兔產業發展規劃如何實施呢?渝北區農業局局長李世偉透露,該項目最遲在明年就將破土動工,5年內即可全面建成,采取的做法主要是政企合作:受渝北區政府的邀請,阿興記餐飲公司將作為渝北800萬只優質肉兔產業開發的投資方,投入1億元資金;而剩余部分,則由政府補貼,養殖戶自籌等方式解決,預計整個項目的總投資將達到1.9億元。
阿興記也證實了此一說法。“我們將通過村委會,與每家每戶的農戶簽訂土地租賃合同,年齡適合的農民還可到公司的養殖基地就業,不愿意就業的農民,也可以與阿興記簽訂訂單農業,在宅基地上搞養殖,由我們按照保護價回收。”阿興記董事長劉英透露。
據劉英介紹,目前,通過市農業局的聯系,已經確定有20萬至30萬只肉兔將用于供港銷售,剩余的大部分,除少量用于鮮銷之外,其余的均將用于重組肉(目前市場上銷售的火腿腸、午餐肉等均為重組肉)的制作,屆時,重慶兔肉不僅將走出市門,甚至還將走出國門。
躲避風險 餐飲企業紛紛看好基礎產業
“餐飲企業不可能不受到國際金融風暴的沖擊,只是目前受波及的范圍還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區,波及到重慶還有待時日。相較于餐飲行業,農業和畜牧業的抗風險能力更強,投身基礎產業,雖然利潤較低,但發展卻更穩定。”這是阿興記董事長劉英在談到為什么要投身肉兔養殖時道出的緣由。
據了解,近年來,我市小天鵝、德莊、五斗米等大批餐飲老板紛紛下鄉,大搞農業和畜牧業開發。
兩年前,我市五斗米集團率先到四川射洪圈地搞鴨業養殖加工基地,與農民進行合作經營,隨后,又在豐都、九龍坡等地建鴨業種苗基地。
接著,小天鵝、德莊、阿興記、加州等餐飲企業紛紛到石柱建立辣椒種植基地,除了租賃農民土地外,也與農民進行產業合作,按照合同約定,回收農民種植的辣椒。石柱辣椒辦統計,椒農僅種植辣椒,人均就增收100多元。
積極投身農業、畜牧業已經成為重慶餐飲企業抵抗金融危機的新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