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養貂小區”成新亮點
新華網山東頻道4月1日電 4月1日一大早,山東省乳山市徐家鎮王家莊村養殖戶姜云滿就忙開了,今天他為自己養殖的雞舉行了喬遷儀式,他一邊穿梭在整齊劃一的一排排雞舍中,一邊做著介紹:“沒建養殖小區前,最多只能養個千八百只雞,搬進專業養殖小區,俺的養殖規模很快就能擴大到10倍,現在養了近一萬多只雞,收入也能翻上幾番。”
跟姜云滿一樣忙乎的還有乳山口鎮新莊村支部書記于學臣。今天,是他們村“養貂小區”正式對外開放的日子,僅一個上午的時間,就有15個養殖戶給1萬余只水貂辦好了“落戶”手續。
乳山市是膠東半島傳統的畜禽養殖基地,但由于養殖戶多為單戶庭院式養殖,畜禽的糞便亂堆亂倒,清理不及時就搞得村里臭氣熏天,街道臟亂不堪,而且因受場地限制,養殖規模遲遲得不到擴大。為此,乳山市創新畜禽養殖模式,改變農村畜禽庭院養殖習慣,通過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突出養殖發展和環境保護緊密結合,積極引導農村發展規模養殖小區,推動畜禽養殖向專業化、規模化、生態化發展。
乳山市乳山口鎮新莊村是水貂養殖專業村,2007年底,村里投資10萬元,將距村600米處的40多畝荒溝填平,統一規劃建設了“養貂小區”,以集體租賃的方式承包給養殖戶。每個承包戶每畝繳納150元的土地租賃費和500元的設施費,就可以享有20年使用權。在養殖小區里,村里還民主選舉出了一位區長專門負責衛生管理,這樣一來,不僅為村里節省了三分之一的耕地面積,環境問題也得到了解決。
專業養殖小區集中了技術優勢,養殖戶便成為最大受益者。以往畜禽養殖都是各養各的,自從組建起專業的養殖小區后,各鎮的畜牧站均在專業養殖小區里設置了養殖熱線,每天24小時有人值班,技術人員隨叫隨到,不僅為養殖戶們解決難題,還統一實行疾病預防和“把脈問診”, 定期給他們講解牲畜飼養管理方法以及畜牧養殖、防疫方面的技術知識,并盡可能為養殖戶提供銷售渠道。
養殖專業戶于永章說:“前段時間,俺家懷孕的母水貂總是莫名其妙地流產,讓俺蒙受很大損失。后來,經養殖技術員的介紹,知道是因為用開水泡生雞蛋喂食母水貂時,由于水溫沒有達到100攝氏度,不足以殺死生雞蛋里的一種能導致水貂流產的活性菌。在技術員的指導下,俺減少了幾萬元的損失。”
養殖小區還帶動了了養殖模式的創新。徐家鎮西峒嶺規劃建設了養殖小區后,通過吸收閑散資金的形式,成立了農村養殖合作社,養殖戶只要繳納一定的管理費,其余飼養、防疫、保險、銷售等環節均由合作社一包到底,最終銷售所得屬于養殖戶。
據了解,目前乳山市已建設起各類養殖小區22處,各類畜禽飼養量達到120余萬頭(只),養殖戶純收入可年均增加300余元。(劉國賢 王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