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龍山成為中國北方最大的貂狐養殖基地
內蒙古阿龍山林業局走優勢資源轉為特色產業、實力產品轉為特色品牌、特殊體制轉為特色路徑之路,大力發展特色養殖產業取得成效。
隨著天保工程的實施,阿龍山林業局結合企業實際積極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經過充分的考查和論證,發現阿龍山特殊的自然環境非常適合養殖貂和狐貍。于是阿龍山林業局的領導班子立即進行了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2001年,他們利用閑置廠房,組織職工參資22萬元組建了阿龍山森龍養殖有限公司,開展股份制貂狐特種養殖,并從遼寧和大連等地區引進500只種貂和300只種狐,采取公司+基地+養殖戶的經營模式,在管理上統一規劃、統一服務、統一防疫、統一銷售,提前建好飼料加工車間,制皮設備、冷庫、倉庫等設施,鼓勵職工進行養殖,并在資金和政策上給予傾斜。同時,公司黨政領導繼續深入調研市場引進走俏新品種,由兩個單一的品種引進金州標準黑、挪威銀蘭、咖啡貂等6個優良水貂品種。在養殖過程中他們不斷摸索積累經驗,培養飼養技術骨干隊伍,引導養殖戶科學飼養。
在采訪中,阿龍山林業局局長朱云鵬給我們算了一筆細帳,一張貂皮350-450元,一立方米木頭0-700元左右,兩張貂皮的售價就相當于一立方米木頭的價格,而一張貂皮只需要五個月的時間,1立方米木頭的成材時間數十年。狐貂產業讓職工們嘗到了甜頭。職工們想方設法貸款搞養殖業。為了鞏固產業向規模化發展,他們以提高科技含量為途徑,堅持內外兩手抓,既抓基地的擴大,又抓市場開拓,使貂狐產業始終保持著產銷兩旺的生產格局。目前,阿龍山森工公司養殖的貂狐已經由原來的800多只貂狐發展到現在的62590只,擁有固定資產3000多萬元,養殖基地達到15萬平方米,成為中國北方最大的貂狐養殖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