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 做大做強繭絲綢支柱產業
為“繭絲綢之鄉”能早日破繭而出
陸良縣做大做強繭絲綢支柱產業
陸良縣在繭絲綢產業發展進入轉型期、接受市場嚴峻考驗的關鍵時期,認清形勢,克服困難,堅定信心,進一步擴大桑園種植面積,增強企業發展后勁,做大做強繭絲綢支柱產業。該縣力爭到“十一五”末發展桑園面積15萬畝,鮮繭產量達15000噸,實現農業綜合產值3億元,工農業總產值5億元,利稅5000萬元。
繭絲綢產業是陸良的傳統優勢產業,經過了20多年的發展,成功探索出了一條“公司(協會)+基地(分會)+農戶(會員)”的農業產業化生產經營路子,形成了“栽桑養蠶、蠶種制售、鮮繭收烘、繭絲綢加工、科技服務、桑條造紙、蠶沙(糞)提取葉綠素”等完整的產業鏈體系,繭絲綢產業已成為全縣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擴大就業的支柱產業,真正成為一項富民強縣的特色產業,繭絲綢產業收入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7.6%。目前,該縣繭絲綢產業發展正處于轉型期和接受市場嚴峻考驗的關鍵期。該縣在面對千佛繭絲綢集團公司破產重組等諸多困難的情況下,加強領導,周密部署,各鄉鎮、縣直各部門緊密配合,通力協作,繼續加快了繭絲綢產業的發展步伐。2007年,全縣桑園總面積達10萬畝,養蠶總量達30.96萬張,收購鮮繭4331.1噸,鮮繭社會產量7890噸,完成工農業總產值31106萬元,實現銷售收入11000萬元,蠶桑產業直接惠及農戶近5萬戶,吸納了近15萬農村勞動力,農民栽桑收入達14193萬元,農民戶均收入3154元。
圍繞確定的目標任務,縣委、政府緊緊抓住國家實施“東桑西移”工程的有力時機,下大力、下決心抓好各項工作措施的落實。抓生產,擴大桑園種植面積。抓科技,扶持發展蠶桑大戶。抓管理,規范市場經營秩序。抓品牌,增強企業發展后勁。加強內營外聯,提高營銷水平,開拓國內國際市場,爭創著名品牌商標,努力把陸良培育成為繭絲綢產品開發基地和具有較高知名度、較大影響力的“繭絲綢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