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經濟鼓起農民的錢袋子
新華網河南頻道2月14日訊 駐馬店日報報道:(通訊員 李勤玲 曹 靜)近年,汝南縣三門閘鄉堅持“有特色才有競爭力,有特色才有活力,有特色才能創造奇跡”的發展理念,以優化農業結構為主線,緊緊圍繞當地資源,堅持五大依托,培育特色經濟,有效增加了農民收入。
依托招商引資發展特色工業項目。該鄉采取多種形式,廣泛開展招商引資活動,既立足本地資源拉長產業鏈條,又適應市場發展新型工業項目,形成了良好局面。其中,浙江省與臺州市光華工貿公司合作,總投資4600萬元在汝南縣南工業新區興建的上海立奧電動車廠,現已經投產。
依托民間資本發展特色民營經濟。該鄉通過采取“雙強”工程、“回歸”工程、建立專業村等措施,激活民間資本,大力發展民營經濟。近兩年,三門閘鄉培養一批致富能手入黨,他們以自己的行動和特長創辦民營企業,帶動了1400戶農戶找到了致富門路,增加了群眾收入。至目前,全鄉共發展民營企業800多家、從業人員4700多人,創產值3億多元。
依托農業資源發展特色種植經濟。該鄉利用自身的農業資源優勢、交通優勢、宿鴨湖水庫的灌溉優勢及廣闊肥沃的土壤優勢大力發展無公害蔬菜,培育優質規模水稻,種植品種多樣的花卉林果等,打響了“菜元王”無公害蔬菜、“胡橋大米”、“大石葡萄”等5大品牌。
依托城郊優勢發展特色勞務經濟。三門閘鄉把勞務輸出工作作為增加農民收入的一項戰略性措施來抓,加強對農民工的培訓,注重“一近一遠”兩舉措開辟勞務市場。“近”即發揮近郊優勢向縣域轉移,組織富余勞動力就近到縣域開展建筑、餐飲、家政及運輸等服務。目前,全鄉在縣城務工、經商等從業者8000余人。“遠”即面向大中城市搞好勞務輸出,充分利用本鄉在外創業成功人士聯系面廣、工資有保障等優勢,分別在北京、廣東虎門、廣東惠州設立了三個用工接待站,組織該鄉民工有序輸出。僅去年,接待站就安排民工就業5000余人。
依托畜牧資源發展特色養殖經濟。該鄉黨委、鄉政府加快調整產業結構,把發展規模畜牧養殖和畜產品加工作為振興當地經濟的重要產業,促使全鄉畜禽飼養量迅速增加,養殖大戶層出不窮,畜牧業走上了良好的發展軌道。去年以來,該鄉共發展養殖大戶378戶,其中存欄100頭以上養豬大戶260戶、1000只以上養雞大戶44戶、1000頭以上養豬場5個。羊、兔存欄達2萬只,產值達8759萬元。同時,該鄉利用緊臨宿鴨湖水庫的水資源優勢,鼓勵群眾發展水產養殖業,形成了以魚為主,蝦、鱉、藕等多樣化循環發展格局,既豐富了城鄉居民的“菜籃子”,又鼓起了廣大農民的“錢袋子”。
作者:----- 責編:王曉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