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養殖 一只大雁帶來千元價值
在雙流城區以東5公里處的西街辦九龍湖村有一座亭臺樓閣、風韻獨特的生態園潤澤龍苑,園內一個占地30畝的大雁養殖場里,一個個體態豐腴、步履迅速的大雁看見有人闖進它們的家園,紛紛嘎叫著急速地拍著翅膀爭先恐后地跳入池塘。
當地農民把這片荒地上興辦的大雁養殖產業稱為引來的“金鳳凰”。龔良潤這個土生土長的雙流人,與早成氣候的雙流黃水鎮大雁養殖產業結盟,引進大雁養殖,建起了大型農家樂,通過特色養殖,帶動特色餐飲,同時帶動周邊農戶共同致富。
目前潤澤龍苑內興建的高標準大雁養殖場,養殖大雁1000多只,并培訓當地農戶成為專職飼養人員、衛生防疫人員、銷售人員等等,形成了產銷一體化的養殖模式,僅大雁養殖年收入就達到40萬元左右。
帶動農戶養殖大雁致富
大雁又稱灰雁,屬鴨科,是天鵝的一個種類,具有生長快、成活率高、繁殖力強、抗病能力強、體型大及以食草為主的特點,不僅是人們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更是強筋益陽的營養滋補佳品。有多年餐飲經驗的龔良潤,決定通過人工養殖大雁來實現特色農家樂多元化發展的夢想。
雙流黃水養殖大雁有多年歷史,龔良潤決定與黃水養殖產業聯姻,從該處引進純正的特禽大雁種雁。“我算是一顆種子,引進這項產業后,主要帶動農戶參與產業其中,我再負責加工銷售,形成產業鏈條。”龔良潤的自信來源于他多年的特色餐飲經驗,通過特種養殖,提升農家樂經營特色,創新特色餐飲,又促進大型農家樂經營的提檔升級。隨著他的大雁養殖規模逐漸擴大,在市場上也供不應求,不僅自家經營的農家樂因此名聲在外,而且周邊的農戶都向他求教大雁養殖,龔良潤除了將技術傾囊相授,還免費提供種雁,養殖成功后,農家樂優先優價收購,幫助農戶走上養殖致富之路。
將產業鏈向深加工延伸
龔良潤在特種養殖方面初見成效,但周邊的農戶還不富裕。他開始實行“公司+基地+協會+農戶”的生產模式,帶領更多的農戶通過養殖大雁走上致富道路。先將已接種防病疫苗的雛雁無償提供給想飼養大雁的農戶,每戶提供50只。養殖戶飼養一段時間后,達到肉雁體重標準和質量,則全部按簽訂的保護價回收,如市場行情好,回收價再提高20%。同時對養殖戶實行包技術、包防疫、包銷售的“三包”服務模式,確保養殖戶都能從大雁養殖中獲得較好的效益。
據悉,龔良潤先后與周邊30多個農戶簽訂了肉雁養殖協議,已有20個養殖戶在大力扶持下,通過養殖大雁走上了致富的道路,這些養殖戶養殖大雁年純收入都在萬元以上,每只大雁由此產生的經濟價值接近1000元。
龔良潤并沒有滿足于現狀。他提出以“特色資源優勢+高新技術”的技術創新模式提高核心競爭力,將產業鏈向深加工延伸。力爭用兩年時間,建立年飼養種雁5000只的養殖基地,農戶飼養肉雁2萬只,帶動更多的農戶走上致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