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壇英模
養壇英模
中國特種養殖網—譚英
冬日,凜冽寒風,層石疊壓起伏,遠望色色石棱如劈開的馬鬃,一驛馬首,千峰成千騎,群驥北昂,長鬃后曳,不知是馬蹄疾呢,還是朔風烈!
一直以來,總有一些人在以滿腔的熱情在為毛皮動物養殖努力著,實實在在的為基層養殖戶奉獻著,讓我們在寒風料峭的冬日里依然感受著如春的溫暖。
毛皮動物養殖行業中存在著選種問題,技術問題,深加工問題,后期銷售問題,品牌打造問題,雖也歷經多年發展,但畢竟不是成熟完善的項目,眾多翹首觀望者,依然焦慮徘徊,不知道是進是退,這就迫切的需要一個人站在制高點上,答疑解惑。
譚瑛:1995年大學本科畢業于西南林業大學,取得農學學士學位,之后在中國農業大學和中國農科院學習微生物專業,2007年開始清華大學的EMBA工商行政管理碩士研究生的學習。2007年到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地學習,考察。1997年接觸并開始研究毛皮產品,2003年正式全身心投入研制毛皮動物產品,并成立了“北京中特養生物技術研究所”。
《每日農經》欄目記者采訪譚老師,得知北京中特養是一家致力于毛皮動物領域相關研究與應用的高科技型企業,公司不僅具有毛皮動物產品生產,銷售,服務一條龍,還為廣大養殖戶進行系統培訓,銷售皮張產品等工作。
公司發展:譚瑛是具有遠見卓識的老板,他踏實務實,嚴謹細致,學識淵博,和藹可親,作為一家高新企業的老總,秉承以人為本的經營理念,非常重視團隊創新能力,憑著超人的智慧和毅力,以及對科研工作的熱情,公司多次榮獲大獎,其中有“2009年中國最具競爭力品牌企業”獎,在獲獎感言中譚瑛充滿信心的說:“公司將繼續加強企業品牌的建設,創新,發展,一切以實際出發,注重誠信體系建設,促進企業健康發展”。
個人建樹:譚瑛將自己多年來積累的豐富傳統專業知識和微生物領域的研究成果與新興的毛皮動物有關知識相結合,先后在多種刊物上發表了多篇專業文章,切實幫助養殖戶及時解決了生產中的眾多實際問題,他的《毛皮動物飼養管理技術講解》中就詳細的介紹了毛皮動物的“品種、飼料、行情、常見疾病、養殖戶常見問題、產品推介”等實用性較強的內容,這些,都在一點程度上推動了中國毛皮動物領域的發展。
培訓:初次見到譚瑛,文質彬彬的站在面前,怎么也聯想不到就是這位滿身書生氣的他,每年不計嚴寒多次親自下基層與養殖戶做最直面的交流、講座。幫助他們解決最急需的問題,他秉承一個理念“培訓要面向社會,貼近農村,方便農民”。否則,只是形式上的下鄉扶農,而農民卻不會真正學到什么。
譚瑛指出,在我國毛皮動物飼養品種的比例并不科學,在與眾多養殖戶接觸后,發現在毛皮動物飼養地區養貉子與狐貍的占多數,70%,而水貂的飼養量相對較少,但是從毛皮動物的皮張用途看,水貂皮的用量反而是比狐貍皮和貂皮的用量大得多,在飼料方面,原料單一,配制不合理,營養需要不達標,添加劑不能合理使用等問題還普遍存在著,再加上有些養殖戶并不能及時做到預防,防治常見疾病,不注意用藥時的注意事項,并且在整個養殖行業,包括大型養殖場和個人養殖戶中都存在這樣的問題,這些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養殖業的發展,造成市場的不穩定。因此,譚瑛親力親為,多次走到養殖最前沿,進廠房,實地進行培訓,講課,把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在一起,他的足跡遍布河北、山東、黑龍江、遼寧及毛皮動物養殖集中區,為毛皮動物向優質、科學、合理、無病養殖做了大量基礎工作。
李欣曾經有句詩:腹中儲書一萬卷,不肯低頭在草莽“。而譚瑛,卻真正在用萬卷知識服務于最基層的農民,這就是早已在心中百轉千回,魂牽夢縈的信念,不僅做好科學研究,還要帶動農民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