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為東風第一枝
敢為東風第一枝
——2007—2008特種野豬行業發展報告
中國特種養殖信息網 喬寧
短短的幾年時間里,中國特種野豬行業發展頗為迅速,價格較高,行情較好,市場比較穩定。2007年伊始,在市場轉好的強勢作用下,炒種現象幾乎不見,誠信經營成為行業的主流,許多人安心做市場。在健康發展的基礎上,中國特種野豬行業步入成長期,企業數量和存欄數量不斷增加。
中國野豬行業現狀
受消費水平、消費觀念的影響,特種野豬行業的發展呈現出南北不平衡的態勢。
由于產品銷售市場火爆,導致我國南方的野豬養殖行業發展極為迅速,農戶養殖積極性高漲,加工企業眾多,產—供—銷的生產體系相當成熟。此外南方野豬行業的產品種類眾多,涉及醫藥保健、副食品、肉產品等多個領域。
中北部地區在“炒種誤區”滯留太久,商品化程度比南方略低,行業抗風險能力較弱。農戶走出“炒種風波”陰影后,養殖積極性明顯提高,養殖戶、養殖企業如雨后春筍般迅速滋生,規模雖然比南部、東北部地區顯小,但在很大程度帶動了中北部地區野豬行業的發展。山東、河北等地的加工企業發展頗為迅速,并結合市場鉆研出了連鎖加盟等經營模式,發展潛力很大。
我國東北地區在最近一兩年的時間內,以當地森林資源為依托,特種野豬產業發展勢頭強勁,肉產品加工企業長勢良好,產品深加工體系也已完成。這一特色產業正逐漸成為東北地區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東北特種野豬隆起帶的雛形業已形成。
2008年中國野豬產業投資風險與價值分析
越特別的東西越容易失敗,當然也越容易發財。
失敗是因為太特別,尤其是在養殖量上升后,市場容量卻沒有擴大,而消費者的消費習慣也沒有向這方面轉變,因而導致養殖投資失敗。成功也是因為太特別,具備充分的啟動資金,選擇優良品種的企業在堅持生產,不盲目跟風擴大存欄量的基礎上,面向消費市場研究產品深加工,努力迎合大眾消費心里,用“特”使自己實現了創業夢想。
隨著加入行業的人數不斷增加,有人走了彎路,遭受了損失,就對野豬行業產生了懷疑。其實,特種野豬甚至整個特養行業本身就具有高風險和高回報的特點,合理規避風險是從業者首先應該了解和掌握的。
特種野豬行業的風險主要來自于養殖技術風險和市場風險。
養殖技術風險應該通過不斷學習養殖技術,科學合理選種來規避。經驗告訴我們,養殖的成功與否,養殖技術風險并不低于市場風險。相對而言,特種野豬抗病能力比其他特養品種較強,養殖難度稍小,但因養殖技術不過關而導致所養動物大批死亡的情況也必須引起重視。稍感安慰的是,近年來,特種野豬行業在養殖技術方面有了很大的發展,養殖培訓中心遍布各地,許多科研院所還專門開設專業課程,這些都為從業者提供了良好的技術支持,極大的減小了養殖方面的風險。
市場風險則要求從業者在經營特養之前,必須吃透市場行情,不能人云亦云,否則十搞九虧。發展特種養殖必須腳踏實地,克服“速富心態”,如果想通過特養“一夜暴富”是不可以的。在高風險的伴隨下,特種野豬行業的從業者們必須謹慎,一定要以市場為導向,深入細致地調查市場容量,銷售狀況,同行的競爭以及市場銷售的眾多細節,例如:何時可能出現飽和,何時可能出現滯銷等,并以此為根據來決定下一步的發展計劃。在經歷了一次次市場失敗的教訓后,特種野豬從業人士認識到,具備了完善的產品深加工體系和廣泛的產銷渠道,就能把市場風險掌控在自己手中。
說完風險,再說價值。由于特種野豬具有家豬所沒有的使用價值,如營養價值更高、有一定的藥用價值、能夠滿足人們的獵奇心理等,物以稀為貴,所以特種野豬產品的市場開發潛力較大。
特種野豬養殖,現在雖然已有相當規模的存欄量,但由于其市場價格相對較高,還遠不能走上平常百姓的飯桌,因而現在的供過于求不是消費不了,而是消費不起,如果野豬的養殖成本、市場價格大大下降,那么野豬產品的消費市場肯定會大大增加。所以從業者只要在降低產品價格,增加產品使用價值方面多做文章,肯定能夠擴大消費市場。
中國特種養殖信息網觀點與策略
通過多年關注特養的經驗,中國特種養殖信息網發現在從事野豬行業的過程中,很多農民朋友(包括一些養殖企業)由于不懂市場運行規律,往往是熱鬧時上馬,冷場時收兵,其間雖然辛辛苦苦,但結果兩手空空。中國特種養殖信息網在此為從業者獻上幾策,希望能起到些許作用。
一、特種野豬業發展策略:
1、因地制宜選項目
野豬養殖業不同于種植業,喂的是“活物”,吃喝拉撒一天也不得耽誤。因此,上項目之前,首先要考慮飼料資源是否豐富,成本是否低廉,場地是否具備,交通是否便利,相關衛生安全條件是否符合以及養殖技術基礎是否具備等還有就是要考慮產品是否暢銷,前景是否廣闊。
2、審時度勢擴規模
目前,全國野豬行業正處于成長期,野豬養殖已從改革初期的單純依靠價格提升增收而轉為依靠市場調節增收,進入了風險經營階段。在此形勢下,必須審時度勢的擴大飼養規模,合理的規避風險,實現增收。
3、多賣少養走高潮
當市場正處于高潮時期時,對產品的需求量劇增,無論種豬還是商品豬,價格都較正常時高。經營者可把需要淘汰和出欄的商品豬在此時集中出售,種豬也可趁此機會高價出售一批。
4、少賣多養轉低潮
當市場處于低潮時,市場必然呈現供過于求,售價會比正常時便宜。此時對我媽從業者來說,淘汰、出欄銷售量越大,收入相對就越少,如果是虧本出售,虧損也就越多。所以,當產品價格處于低谷時,應盡量減少銷售。對于那些必須淘汰和出欄的,可用其銷售收入及時地、有選擇地購進一些有較高飼養價值的個體,把規模發展起來,待市場高潮來臨時謀取可觀利潤。
5、瞅準規律做市場
根據多年的經驗總結,整個特養行業的市場周期都會有上升期、高潮期、下跌期和低谷期四個階段。
上升期:存欄少,產品供不應求,價格上升。在利益刺激下,農戶養殖積極性高漲,出現養殖熱。養殖戶大量擴大存欄規模,但因資源較少,不會馬上達到高峰。
高潮期:上升期發展的存欄大量成熟,群眾養殖積極性空前高漲,存欄達到高峰,養殖場、加工企業效益繼續看好,種豬經濟效益低于上升期,肉豬經濟效益不定,波動性大。
下跌期:種用、商品用豬的生產均處于高水平,產品供大于求,價格暴跌,迅速滑入低谷。養殖戶補欄不積極,種豬滯銷,養殖戶由盈利轉為虧損,養殖業跌向低谷。下跌期一般經歷半年多時間。
低谷期:種豬、商品豬生產均處于最低水平,產品價格開始回升,從而進入下一周期的上升期。低谷期一般為半年時間。
根據市場周期波動性及以上各個階段利潤變化的特點,從業者基本對策應為“眾下我上,眾上我轉,起行抓仔,落行育種,審時度勢,適時進退”。
二、特種野豬行業發展之我見
1、認真理解“特”字。野豬肉,不像豬肉、雞肉等大宗畜產品,而高昂的價格也是其走上普通老百姓餐桌的制肘;其次,養野豬相關的技術配套不成熟,飼料、疾病防控技術基本上是在家豬的基礎上進行改造。特種野豬賣點就是一個“特”字,大規模推廣帶來市場值下滑甚至喪失和養殖戶冀望的暴利本來就是一對矛盾。
2、銷售環節做文章。不論是純種野豬和特種野豬在養殖的過程中南北的差異不大,銷售時卻有著明顯的不同:北方的商品豬需要養到200斤左右宰殺以賣肉為主,銷售到超市及餐館酒店,還有就是農貿市場 ,其中以銷售到超市及餐館酒店的價格較好。 南方的商品野豬以賣80-100斤的活豬效益最好,一年中可分淡旺季 ,淡季一般是每年的8-12月份,旺季一般是1-7月份。南方的主要市場是沿海經濟較發達的城市。
3、控制成本很關鍵。為使獲得較好的養殖利潤,可以在淡季的時候以喂青粗飼料為主,適當控制野豬的生長速度,以便錯開價格較低的時期。相反,價格較高的時期可以增加精飼料的比例,以達到快速生長的目的。
當然,各地的養殖戶還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措施,實現最好的經濟效益!
(錄入:張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