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益填——不忘初心 堅守鴿業
不忘初心 堅守鴿業
——記本刊顧問、中國畜牧業協會鴿業分會會長 陳益填
陳益填:研究員,中國畜牧業協會鴿業分會會長、廣東省肉鴿行業協會會長、廣東省家禽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家禽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畜禽遺傳資源志》編寫委員會委員。 ——記本刊顧問、中國畜牧業協會鴿業分會會長 陳益填

“自從在華南農大畢業后這36年來,我一直都在養鴿第一線進行產學研工作,包括肉鴿的新品種培育、生產技術、鴿病防治等。”從陳會長的話語中,我可以感受到他對肉鴿產業的執著與堅守。
三十六年來,陳會長一直投身于肉鴿生產第一線,通過科研與生產相結合,培育了近10個肉鴿新品系和配套系,天翔1號肉鴿經過十多年培育,2019年3月成為我國首個國家認定的新品種配套系,打破了我國培育肉鴿品種的空白;主持完成的科研項目已取得省部級成果十一項,其中“一等獎”兩項、“二等獎”三項,“三等獎”五項;發表論文65篇,發表專業著作7本,其中《快速養鴿技術》發行量兩百多萬冊,獲“粵牌優秀暢銷書”。為全國肉鴿生產場提供了較多的優良種鴿,解決了大量的技術性問題,在肉鴿專業領域有較深的研究和較多的技術成果,在全國養殖鴿業有一定的影響。
(一)精心培育 優秀品種
陳會長早期選育的品種有石歧鴿、光明鴿、深王鴿和泰深自別鴿及天翔1號等肉鴿品種,還有江門比較有名的潮連白王鴿等等。目前市場上的主導品種——天翔鴿,是他從1992年就開始跟深圳市農科中心合作研究,前后共用了將近二十年時間選育而成,是國內第一個通過國家審定的鴿品種。
天翔鴿屬于增大體型,乳鴿從孵育到上市,一般25天毛重就可達到600多克,而且產量比較高,在廣東每對年產可達到20只以上,在正常的情況下可達到22-23只,高于國內一般肉鴿品種每對鴿子年產15-18只的水平。
(二)認真鉆研 飼養標準
我國肉鴿飼養的標準在逐步完善。陳會長從2003、2004年就開始著手制定鴿子飼養標準。由陳會長制定的廣東省農業行業標準《肉鴿生產技術規范》、《冰鮮乳鴿》生產標準己實施多年,對廣東肉鴿行業標準化生產起到較大作用。從去年開始,他著手制定鴿子養殖的國家標準,包括團體標準和行業標準,現在鴿業也逐漸步入標準化的生產階段。
飼喂模式在近十幾年也在逐漸轉變,原來是百分之百的玉米、豌豆、小麥、高粱原糧飼喂,后來通過科學營養配方生產專業配合鴿料,配合鴿料的占比從以前的30%到現在的40%、50%,下一步可達到70%。鴿料要保證質量:第一不能有抗菌素,要做到無抗。第二,要用規范的添加劑。第三,不能用魚粉,提高蛋白只能用豆粕,因為魚粉有腥味,會影響鴿肉鮮甜的口感,且魚粉用得多病死率也會增加。
(三)未來展望 發展重點
陳會長認為鴿業發展最重要的方面一是加強育種。因為鴿業這三十幾年來,早期從國外引進的品種已有七八種發生了退化,所以要開展新的品種培育選育才能夠促進行業的發展。二是吸引行業人才,積極加大科研工作。鴿業雖然發展了三十幾年,但是高校、科研單位的人才進入行業相對較少,科技相對滯后,這個行業想要做大,必須要各個大學和科研院所來參與,才能促使肉鴿行業科技進步。三是積極制定科學飼養標準,加大推廣均衡營養的全價料。對于規模化生產,不僅要提高鴿子的產量,還要考慮鴿子的質量問題,那么飼料質量就必須提升,做好鴿子的全價料,肯定是鴿業飼料的發展方向。
在肉鴿產業產學研的道路上,陳會長奉獻了三十幾年,未來的路上,他依舊在奮力前行,為我國鴿業的發展與進步貢獻不可或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