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科研成果在實踐中開花結果——記河北省特色養殖創新團隊崗位專家 馬秋剛
讓科研成果 在實踐中開花結果
——記河北省特色養殖創新團隊崗位專家 馬秋剛
本刊 薛炎

馬秋剛,男,1973年生,動物營養博士(中德聯合培養),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系主任、支部書記,德國Hohenheim大學客座博士生導師,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山東省泰山產業領軍人才,中國農業大學教學名師,“師恩杯”我最喜愛的導師。
醉心科研成果豐
馬秋剛教授是個公認的工作狂。東阿阿膠黑毛驢研究所的嵇傳良所長說:“馬秋剛教授精力旺盛,每天工作時間至少12小時。不是在驢圈旁指導試驗研究,就是在會議室中研討難題。”
“做人做事要講究,生活待遇能將就”,這是馬秋剛教授自己的座右銘,也是他多年來鉆研驢業的信念和堅持。正是憑借這股韌勁和拼勁,他多年堅守在科研一線,成為國家“十四五”重點研發項目《飼料飼草真菌毒素危害控制與生物降解技術》首席科學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毒素脅迫誘變構建煙曲霉毒素降解酶突變體庫及構效關系和降解機理研究》主持人,國家蛋雞產業技術體系飼料營養室主任、崗位科學家,河北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特色養殖創新團隊驢馬鹿崗位專家,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動物營養分會理事,北京畜牧獸醫學會副秘書長,中國畜牧業協會驢業分會營養與飼料專家委員會主任,國家驢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營養與飼料專家委員會主任。
桃李芬芳笑春風
隨著人們對于物質生活追求的不斷提高,驢作為食材藥材的作用被不斷探索,但我國的驢產業發展整體起步較晚,技術方面也存在一些困難。作為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健康養殖首席專家,為突破產業困境,馬秋剛教授重視阿膠全產業鏈驢養殖技術創新與專業技術人才培養工作。培養博士5人,碩士4人,團隊2人晉升至博士研究生與副高級職稱,1人成為山東省驢產業體系崗位專家。
管理期內,馬秋剛教授團隊超額完成了任務目標,牽頭起草首個《驢營養需要量》國家標準,填補了國內外空白。通過關鍵調控靶點挖掘,集成驢皮產量營養調控關鍵技術,每頭驢的產皮量提升 14.45%。發表論文12篇,出版專著3部,授權發明專利2項,制定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各1項,助力阿膠全產業鏈創新團隊成功獲批山東省膠類中藥技術創新中心、依托單位成長并入選山東省科技領軍企業,為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撐。項目創建的技術、產品累計在山東、河南、河北等地7家企業推廣應用,創造經濟效益11.65億元。
科研路上永攀峰
中國農學會組織譙仕彥院士等專家對項目創建的“驢高效健康養殖飼料營養技術體系”進行成果評價,專家組一致認為“整體技術水平達到國際領先,成果極大推動了我國驢產業高質量發展,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顯著”。
馬秋剛教授本人入選了農業農村部“科創中國”現代驢產業服務團專家,被聘為內蒙古驢產業研究院研究員,還多次應邀為非洲同行授課培訓。
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王延濤副總裁說,馬老師對驢事業有熱情,愿意研究困擾行業進步和企業發展的真問題下苦功夫,形成的都是用得上、用得起的真成果。
現在馬教授更忙了,他正在與東阿阿膠公司共同籌建“一帶一路”國際驢產業創新研究院,他要與東阿阿膠一道,把山東經驗推廣到整個行業,惠及全世界的驢產業。
編輯:薛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