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化養兔二:勢在必行
任何事業的發展都是從無到有,由小到大,從弱到強,由局部到整體,從單一到綜合,由初級到高級的過程。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社會生產力的提高,畜牧生產走規模化、集約化道路,已成為當今世界發展的一種必然趨勢。伴隨國內外市場對兔產品數量的擴大和質量要求的提高以及畜牧業產業化的發展,傳統的養殖和小規模經營方式已不相適應新的形勢和要求,規模化、集約化養殖業必將成為養兔業的發展方向。
縱觀世界養兔業的發展史,那些養兔業比較發達的國家大致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即以家庭自養自食為主的自給型生產階段,即副業型生產階段,多利用庭院的閑散房舍,就地取材。其生產規模小,產品產出量少,生產方式原始,技術落后;第二階段,在滿足家庭需要的同時,利用剩余勞動力擴大養兔規模,向市場提供部分商品的兼業型商品生產階段。這一階段的生產規模較第一階段有較大幅度提高,生技術也有有一定進步,但對于一個單位兔場的業主來說,養兔的收入是家庭收入的一部分或大部分;第三階段,即專業化、規模化、集約化商品生產階段。不僅表現在規模的擴大,更體現在科技含量的提高,經營模式的改變,養兔由家庭型變為企業型,將養兔與社會融為一體。每個兔業生產企業成為社會化大生產中的一環鏈條。
1規模化養兔是科技發展的必然產物
規模化養兔與傳統的家庭小規模養兔表面上可能僅僅表現在數量的擴大,其實無論是經營方向和方式,還是養殖內涵和外延,都是由量變到質變的飛躍。傳統小規模養兔,粗放飼養,談不上多高的科技含量。規模化養殖是在科技發展到一定程度才出現的事物,因為規模化養兔伴隨標準化和集約化,是以高科技為技術支撐的。首先,品種優良化或配套化,依靠優良品種和技術成果;其次,配合飼料全價化,依靠動物營養科學和飼料科學的發展;第三,繁殖技術規范化,靠動物繁殖理論和繁殖技術的進步;第四,飼養管理模式化,依賴于家兔生理學和行為學的研究成果;第五,環境控制科學化,需要兔場的設計和兔舍的建筑與家兔生物學特性的有機結合;第六,疫病防治程序化,依賴于高效疫苗的研制和特效藥物的開發等等。離開了科技的進步,規模化養兔很難發展。
2規模 化養兔促進科技進步和效益提高。
規模養兔有利于推動科技進步,比如:良種推廣、配合飼料、疫病控制、科學飼養管理等新技術的研究、應用與推廣。科技進步促進養兔效益的提高,養兔效益提高推動了規模經營的發展,規模生產的發展又推動了科學技術廣泛應用。規模養兔有利于抵御市場風險。千家萬戶小規模分散經營,小打小鬧,雖然有“船小好掉頭”的優勢,但往往形成隨波逐流。市場看好時一哄而上,盲目發展;市場疲軟時,殺兔改行,大冷大熱,在市場波動中大受損失。相反,規模化經營,特別是以產業化為基礎的規模經營,具有較強的市場承受能力。當市場波動時,一方面通過選優去劣,壓縮規模,提高種群質量和生產性能,降低成本。另一方面,通過產業鏈內部不同環節之間的利益再分配,以豐補欠,共度難關,將生產波動和損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3規模化養兔是產業化的基本條件。
如果說將養兔的副業型階段稱為初級階段,兼業型商品生產階段為中級階段,那么,以集約化、標準化為特征的家兔規模化養殖為高級階段。這一階段與第一和第二階段的區別不僅僅表現在數量上的多少,主要特征是把養兔形成一個產業,即以兔為核心的產前、產中和產后的有機結合,產前圍繞產中服務,產后為產中解決歸宿。產業化的形成,規模養殖是基礎,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4規模化養兔是全球一體化的需求。
科技進步,經濟的發展,使地球變得越來越小。世界貿易組織,使全球經濟成為一體。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發展,與其他國家甚至全球經濟的發展息息相關。每個國家或地區,發揮自己的優勢,組織生產,為他國服務。反過來,也享受世界其他國家的勞動成果———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我國是家兔生產的優勢國家,兔產品不僅要滿足本國國民的需要,更要滿足國際市場的需要———可以獲得較高的附加值,高額的利潤。欲打入國際市場并占領國際市場,必須實現產品的批量化、標準化和優質化,因而要求養殖的規模化、規范化和集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