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兔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山東省是我國養兔大省,具有發展兔產業的資源優勢,且兔肉、兔皮和兔毛等兔產品的產量位居全國前列。本文對山東省的兔業發展所需科技需求問題提出了優化建議。
良種供應能力不足
隨著規模化養殖的快速發展,對優良種兔的需求增多,雖然山東省擁有相對較高比例的曾祖代和祖代種兔場(肉兔),但供種能力有限,優良種兔的覆蓋率相對較低。尤其是長毛兔,品種質量參差不齊,加上近幾年受兔毛行情低迷的影響,長毛兔存欄減少,后備兔斷層,將嚴重影響產業下一步的發展。
標準化規模化程度有限
山東省家兔養殖規模仍以中小型為主,設施化程度低,標準化生產難以開展,生產水平相對較低,部分產出品不規范。
現有技術普及率低
目前成熟的人工授精等技術還不普及,導致母兔繁殖效率低,可提供出欄商品兔數量偏低。
飼料資源短缺,飼料成本增高
受全球行情影響,飼料資源短缺,飼料成本增高。
養殖糞污造成污染
部分養殖戶比較集中的區域,兔糞尿未得到合理處理和利用,造成局部環境污染。
產品研發不足,過度依賴外銷
兔肉、兔皮、兔毛等方面的研發人員少,產品研發力度不夠、加工程度低。銷售渠道比較單一,過度依賴外銷,本地市場開發嚴重不足。
遺傳育種方面
應加強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收集山東省現有家兔種質資源,開展保護與綜合利用研究。開展長毛兔育種工作,培育絨毛型新品系。開展彩色獺兔選育工作,提供優質環保的彩色兔皮。研究集成工廠化模式下高繁母兔的營養、環控等技術,提高母兔生產效率。定期組織專業技術培訓,將人工授精等專業技術推廣普及化。
飼料與營養方面
無抗綠色生態養殖是畜牧業發展的必然趨勢。自2020年7月1日起,飼料生產企業停止生產含有促生長類藥物飼料添加劑(中藥類除外)的商品飼料。積極研發家兔無抗養殖飼料添加劑,包括綠色兔專用中草藥、酸化劑、酶制劑、微生態等替抗飼料添加劑。通過提高飼料中氨基酸水平,降低飼料中蛋白質的含量,提高飼料中氮的利用率,降低飼料成本和飼料中氮的含量,減少糞尿氮排放對環境的污染,研發家兔低蛋白日糧。同時,因地制宜開發利用當地非常規飼料資源,降低飼料成本。
生態養殖及糞污處理方面
與其他畜禽糞便相比,兔糞一方面粗纖維含量高,具有疏松土壤、逐漸釋放肥效的作用,另一方面鉀元素含量高,可增加水果的甜度,同時兔糞尿容易分離,便于收集[7]。針對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相關要求以及發展友好型畜牧業的發展愿景,開展兔糞無害化處理相關技術研究。集成優化“兔—有機肥—糧、果、蔬”循環技術體系,實現糞污資源化利用,推動種養結合,優化生態環境。綜合考慮資源稟賦、環境承載能力、消費市場等因素,推進優勢產區生產基地建設,形成主導產業突出、區域整體推進的格局。推廣生態養殖模式,引導發展適度規模養殖,增加市場供應能力,提高養殖效益。
兔產品研究與開發方面
將兔產品質量作為提升養兔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手段,提高兔產品在市場中的競爭力。深入開展兔肉及副產物(兔頭、兔血、內臟器官)等的研究與開發利用工作,提高產品附加值。研發綠色適銷對路的兔肉、兔毛、兔皮制品,創優質、創品牌,延展產業鏈,提高附加值,加快產品市場定位的革新,逐步擺脫山東省兔產品對出口出省的依賴,助力產業穩步和可持續發展。
因此,我們要大力研究集成家兔良種、飼料營養調控、工廠化生產模式、智能化設施、環境控制、疫病防控、產品深加工等關鍵技術,并示范推廣,提高產業技術水平。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基礎作用,引導節糧型畜牧業和加工企業面向市場組織生產,增強抵御風險能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堅持多元投入,積極引導工商企業資本進入養兔業,增強發展活力,帶動山東省兔產業的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