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兔的態度決定養兔的高度
獸醫永遠是站在疾病的角度看養殖,總是想著把不同的疾病控制在萌芽的狀態,總是把藥物做為第一屏障或保護傘。實質上,這并非是個最佳的辦法。
每一種疾病的發生都有其獨到的致病因素,并非所有的疾病都由病原微生物引起或參與,也并非所有的疾病都能用藥物良好控制。與其說病原微生物是致病因,倒不如說病原微生物是在體質虛弱狀態下的疾病的助推力或發動機。
疾病不是養殖中的必然產物,而是在機會主義下的機會產物。也就是說,并非所有的養殖都必然發生疾病,而是你給兔子創造了發病的機會。比如飼養管理的不當造成兔群抗病力的下滑;比如母兔的環境的凈化不利造成了虛弱體質的遺傳或病原的垂直傳播;又比如抗生素的濫用造成肝腎損害一樣,沒有誰愿意天天住在醫院里,住在醫院里的人必然不健康。
死亡,不是衡量疾病的唯一標準,也不是最優標準。采食量的下降,不是預見疾病的第一標準,而是疾病加重的嚴重后果。
獸醫是救死扶傷的,是養殖的保障;但是,用獸醫的手段又養不好兔子。
1內因
就是體質的虛弱,或叫做體質控制系統失去平衡(中醫講陰陽失調)。造成這樣改變的有先天性的遺傳,還有后天性改變。
2外因
就是飼養管理不當(環境不是最佳適應狀態)、飲食不潔、免疫應激等等。
養殖者永遠站立在飼養管理的角度看待每一種問題。不能說錯誤,但是常常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狀況。
飼養管理在養殖中的比重占70%以上,但是永遠不代表全部。飼養管理,我認為是四個方面的意義,而不是一個方面。養兔,不等于飼養管理。
那么飼養管理是什么?
飼
指營養,包括飼料、飲水、氧氣、光照、草、藥等
養
指養殖環境(包括兔舍、水簾、風機、水線、料盒、承糞板、糞尿溝等)和養殖方法(四季不同養殖方法、藥物程序、免疫程序、飼料控制等)。
管
指養殖的管理制度,包括人員學習,巡視,配種查孕喂奶等程序化管理制度、甚至防暑防鼠防盜防寒等安全管理規程等。
理
指養殖理念,包括兔舍養殖理念、藥物使用理念、行情預測與分析、天氣預測等。
養殖者的態度,決定了養殖的高度。經驗主義常常害人反復同樣的錯誤;個人主義常常是在唯我獨尊的驕傲中慘淡生存。
養殖者需要不斷的溝通,自我封閉是發展的絆腳石。
很多人都在不斷的改變兔舍的硬性建設,追求兔場建設高大上,對于軟性管理卻有些蒼白。就像一個廚師不研究菜的更加優異的做法,卻研究買更好的廚具。
西醫講,“應激是萬病之源”。中醫講,“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飼養者說,“適者生存,環境是生命之本”。
要想把兔養好,不讓兔發病,并且能夠料肉比最低,那麼一方面必須把應激控制到零狀態,做好飼養管理四個方面的問題,仔細中精益求精;另一方面,需要改變或提升或保證兔的體質,使其體質處于最佳狀態。
當前面臨的是熱應激,采取什么樣的降溫方法尤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