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肉兔成“村花”
“走,去看看我們的‘村花’吧!”36攝氏度的炎炎夏日,走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紅慶河鎮烏蘭淖爾村,聽到“村花”這兩個字,記者的心情像天氣一樣熱情高漲。
紅慶河鎮綜合行政執法局局長、鎮上下派的包片干部高亮嘴里的“村花”,是該村集體經濟養殖的2000多只伊普呂肉兔。自從養殖了肉兔,烏蘭淖爾村在這一帶就出了名。
走進伊金霍洛旗紅湖種養殖有限公司肉兔養殖場,潔凈的兔舍里,一只只肉兔悠閑地躺著、臥著,或者自顧自地進食著。
“去年4月我成為包村干部以后,發現村里沒有集體經濟。5月份我就去了寧夏,調研肉兔養殖項目,一方面為了給產業定位,另一方面尋求合作伙伴。”高亮說。
經多方溝通,村里決定養殖肉兔,并跟內蒙古恒賦清真食品股份公司合作,成立了紅湖種養殖有限公司肉兔養殖場。2020年7月開工建場,共投資325萬元,建設兔舍3棟,可養殖2000只種母兔。當年10月末,種兔進場。
“我們是村企合作項目,村里提供廠房和設備,我們提供種兔、養殖技術、銷售渠道等,每年給村集體分紅30萬元。”內蒙古恒賦清真食品股份公司負責人韓偉光說,“伊普呂肉兔75天就可以出欄,每只母兔每年可產64只小兔,平均一年8窩,一窩8只。種兔,每兩年要更新換代。”據介紹,養殖場的“村花”兔子都銷售到了四川。
內蒙古恒賦清真食品股份公司是鄂爾多斯市的龍頭企業,有種植項目和養殖項目。養殖場運營后,每個月可提供40個用工崗位,吸引了不少村民來打工。
今年54歲的張永祥就是其中之一。“養殖場建好我就來打工了,主要工作就是添飼料、打掃衛生等。月基本工資4500元,還根據成活率算提成,每個月總共可以收入6000多元。”張永祥說,以前家里只種地,年收入不過3萬多元,現在來養殖場打工,不算媳婦在家里種地的錢,收入已經翻番,還不用出遠門。
雖然養殖場才運營不久,但從去年11月開始,就和脫貧戶簽約,為鎮里11戶脫貧戶免費提供10只種兔,并托管代養,當年年底每戶分紅1500元。
今年63歲的楊潤生是紅慶河鎮獨貴梁村五社的脫貧戶。一見到記者,他就趕緊拿出手機,向記者展示他去年年底分紅的1500元一卡通賬單。他激動地說:“不用投入一分錢就能有分紅,鎮里和企業為我們想得太周到了。”
高亮介紹說,“養殖基地采用‘企業+黨支部+村集體+農戶’的模式,前期由企業和政府帶動養殖戶,等村民接受了,就可以簽訂肉兔養殖協議,村民自己養殖收入就更高了。我們下一步計劃帶動160戶村民養兔子。村民可按市場價四分之一的價格購買種兔。而且企業有保價收購政策,村民養兔子不會有風險。”
從兔舍出來,養殖場的院子里種著幾畦蔬菜。“這些都是不上化肥的,用的是兔糞制成的有機肥。”
以往,養殖肉兔糞便堆積,工人只能鉆到兔籠下面的溝里去清理,費時費力,糞便處理一直是肉兔養殖的一個難點和痛點。
“如今這個難題解決了。養殖場使用傳送帶將糞便集中傳送,免去了工人人工作業之苦。我們和鎮上一家有機肥廠合作,將兔糞制成有機肥料用于種植,變廢為寶,成為肉兔養殖循環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說我們的兔子是‘綠色’的。”韓偉光說。
記者了解到,烏蘭淖爾村村集體總收入的30%將用于公益事業,30%用于擴大兔場規模,10%用于扶危濟困……“村花”兔子帶來了好效益、好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