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低迷的背景下,養兔企業如何破局
自去年12月以來,全國肉兔價格波動下滑,今年1月-4月肉兔價格持續低位徘徊,陷近3年行情低谷。
疫情沖擊國內養兔業
近年來,餐飲消費需求不足,國內兔產業遭受較大沖擊,產量回調。
中國農村統計年鑒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兔出欄量為3.21億只,相比2020年減少了1151萬只,降幅達3.46%;兔肉產量達45.9萬噸,相比2020年減少了2.9萬噸,降幅達5.94%。
兔肉產量下降推高整體兔價。2021年以來,肉兔行情連續3年維持較高價格。然而,去年12月以來,全國肉兔價格開始波動下滑,今年1月-4月行情持續低迷。
廣東供不應求重歸盈利
資料顯示,我國肉兔生產以西部地區為主,西部省份兔肉產量占全國兔肉產量約71%,東部和中部分別占19%和10%。其中,四川、山東和重慶地區是肉兔養殖重點地帶,而川渝地區也是最重要的消費市場,全國約66%的兔肉在川渝地區被消化。
作為肉類消費大省的廣東,肉兔養殖體量較小,高峰時省內兔肉產量僅占全國2.17%。在眾多養殖動物行情低迷的情況下,近年兔肉產量大幅下調使廣東養兔業維持較好的利潤。
廣東省草食動物聯盟特聘專家、華南農業大學教授孫寶麗表示,當前廣東省內肉兔生產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省內肉兔生產區域主要位于粵西和粵北,消費場景以餐飲為主。
寵物兔和實驗用兔利潤較高
行情低迷的背景下,養兔企業如何破局?廣東雙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謝女士提到,除了銷售肉兔,雙運農業還按照價值,將兔子分層次銷售,寵物兔和實驗用兔可以獲得較高的利潤,以此對沖肉兔養殖虧損的風險。
“我國肉兔消費市場仍有很大的開拓空間。”孫寶麗表示,隨著肉兔養殖逐漸向規模化發展,未來養兔業將立足國內市場,進一步開拓東亞、歐洲等海外市場,不斷提質增效,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本文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