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兔如何長的快?
一、肉兔育肥的影響因素:
1.適時育肥出欄,縮短育肥期,提高出欄率和飼料報酬。
前期生長快,4月齡以后由于性器官的發育,生長速度明顯減慢。據報道,肉兔平均日增重為,1月齡24克,2月齡33.1克,3月齡34.8克,4月齡22.2克,5月齡18.6克。可見,2~3月齡是肉兔生長最快的時期,在這期間如能加強飼養,可以發揮肉兔的生長優勢,取得增重效果。為此,飼養肉兔要抓好兩個關鍵時期:一是提高仔兔的斷奶重,在仔兔哺乳階段就要養好;
2.是做好仔兔斷奶后的飼料轉換,使仔兔不因斷奶而影響生長。
如40日齡斷奶重為1千克,斷奶后平均日增重30克,到90日齡即可達到2.5千克的屠宰體重。現將主要影響因素簡介如下。
品種好壞是影響肉兔育肥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來說,肉用品種兔育肥優于兼用或毛用品種,雜種一代兔優于純種兔,專門化配套系培育的商品兔更優于一般純種兔。但是,品種好壞是相對的,不能離開當地的飼養和技術條件,凡是生長快的品種,必須要有較高的營養水平和技術措施。
雜交種是由2個不同品種或品系的公、母兔進行雜交,所產第一代雜種比純種兔生長速度快20%左右。據報道,加里福尼亞公兔與新西蘭母兔雜交,雜種一代兔56日齡體重可達2千克。用加里福尼亞公兔與比利時母兔雜交,雜種一代兔90日齡體重可達1.8千克,優勢率達28%~30%。不同雜交組合在不同地區所表現的優勢率不同,所以用什么品種(或品系)雜交好,要經過雜交組合試驗得出結論。
保證較高的營養水平是快速育肥的關鍵。育肥日糧推薦的營養水平為,粗蛋白質16%~18%,消化能11.3~12.1兆焦/千克,粗纖維8%~10%,鈣1%,磷0.5%,食鹽0.5%。為了提高育肥效果,可選用一些添加劑,如調味劑、生長促進劑及復合添加劑。有條件盡量采用全價顆粒飼料,但要給兔充足的飲水。
育肥期間一般要求環境安靜、黑暗或弱光對育肥有利。適宜溫度為5~25℃,相對濕度60%~70%為宜,光照強度為每平方米面積4瓦左右。空氣流速夏季不超過每秒鐘50厘米,冬季不超過20厘米。育肥兔的換氣,夏季為每千克體重2~3立方米/小時,冬季減到1~2立方米/小時,如果自然通風,排氣孔的面積為地面2%~3%,進氣孔的面積為地面3%~5%。
用來育肥的公兔如果采用幼兔直線育肥法,可以不去勢。因為出欄年齡不超過3個半至4月齡,此年齡公兔才性成熟,在此之前,睪丸間質細胞的雄性激素分泌甚少,對食欲與增重影響不大,少量雄性激素還有利于減少尿氨的排出,促進蛋白質的合成,及促進長骨和紅細胞的生長,具有一定的促生長作用。如果采用階段育肥法和淘汰成年公兔育肥,不去勢會影響生長發育,所以必須去勢。
二、專用肉食兔的育肥
直線育肥也稱“一條龍”育肥或快速育肥。這種方式是充分利用肉兔早期生長發育快的優勢,采取一系列綜合措施,使之在短期內出欄,實現高投入、高產出的生產經營方式。這些措施包括配套的品種、配套的技術、配套的設備管理。高密度籠養,每平方米籠底面積養18只左右;控光控溫控濕,采取全黑暗或弱光育肥,溫度保持在15~25℃,濕度60%~65%。育肥兔70~80天出欄,育肥期日增重45克左右,飼料報酬3∶1,全進全出,年周轉4.5次。這種方式在養兔發達國家多采用,經濟效益很高。
階段育肥這種育肥方式在我國農村普遍采用,也稱傳統育肥方法。其優點是充分利用青粗飼料,節約飼料成本。育肥期可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圈養1個月左右,即把斷奶后的幼兔實行分群圈養,每群20~50只,每平方米可養1~1.5只,內設草架、食槽、飲水器,供幼兔自由采食。這一階段以精料為主,青粗飼料為輔。第二階段,圈養或籠養1個月左右,以青粗飼料為主,精料為輔,充分利用青粗飼料,拉大骨架發育。第三階段,籠養催肥15~30天,以精料為主,青粗飼料為輔,每天喂4~6次,讓兔多吃快長。這樣育肥2個半至3個月,體重可達到2~2.5千克出欄上市。育肥條件較差的,4個月左右也能出欄。
三、淘汰兔的育肥
淘汰兔指年齡老的不適宜做種用的公、母兔以及長毛兔等。淘汰兔育肥要根據具體情況和經濟效益是否合算而定。淘汰兔本身已經很肥,只要停止繁殖,飼養一段時間即可直接上市宰殺。對那些身體過瘦的淘汰兔,育肥不易上膘,而且要消耗較多飼料。老齡公兔淘汰后應去勢再育肥效果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