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應從三方面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
中國農業銀行副行長朱洪波28日在呼和浩特舉行的國際資本與中國新農業發展論壇上指出,我國應從資本市場、保險市場、期貨市場等三個方面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
據朱洪波介紹,經過多年努力,我國已初步形成了政策型、商業型、合作型金融互補,直接融資、間接融資共生的農村金融體系,較好地支持了“三農”發展和農業技術進步。下一步,我國應從構建現代農村金融制度的角度出發,繼續加大現代金融機構和金融產品的創新力度,不斷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
在資本市場方面,我國應以創業板、中小板為平臺,支持科技含量較高的農業企業,通過公開上市獲取企業發展所需資金,同時引導更多的創業投資和私募、股權機構參與到新農業技術核心中來。
在保險市場方面,我國要積極創新和推廣適合農業技術革新需求的各類保險業務,鼓勵發展以新農業技術革新、產品訂單為依據的跟單農業保險,探索建立農村信貸與農業保險相結合的農保互動體系。
在期貨市場方面,我國要加快發展農產品期貨市場,鼓勵科技、農業企業進入期貨市場,開展套期保值業務,加緊研究并適時推出關系新農業科技核心農產品期貨合約。
(又訊)朱洪波還指出,我國商業銀行應從調整信貸供給結構、創新服務渠道、發展農業產業基金等三個方面加強農村金融服務。
據朱洪波介紹,商業銀行加大農業信貸資金的支持力度,擴大農村金融服務范圍,探索其他各類有效的金融服務途徑,既可以滿足新農業發展需要,又有利于商業銀行良性發展,促使商業銀行在推動農業技術革新的同時實現自身做大做強。
朱洪波說,商業銀行首先要調整信貸供給結構,尋求有效服務新農業的新機制,著力扶持一批有市場、有效益、有緊密利益連接機制的農業技術革新企業和生態企業;加大對農業精、深加工企業的支持力度,提高農產品附加值;開發多種農業信貸產品,支持一批發展前景好、金融管理水平高的新農業中小技術型企業。
(輸入:李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