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鄉“巧娘”引領25萬婦女就業
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本市就業也面臨著嚴峻形勢,市婦聯以促進婦女創業就業為突破口,逆勢而上,通過“巧娘工作室”創建等活動,解決了部分婦女的就業增收問題。截至目前,全市已創建市級“巧娘工作室”70個、區縣級200余個,產品涉及手工編織等20多個領域,共安置婦女就業4.5萬人,帶動婦女實現彈性就業25.4萬余人。
根據中年婦女年齡偏大、技能偏低、家務負擔重,適宜就近創業、就業的特點,從2005年起,市婦聯與有關部門聯合開展“巧娘工作室”創建活動,“巧娘工作室”邊組織生產邊對有創業、就業需求的婦女進行培訓。手工編織、刺繡、剪紙、中國結、布藝、珠藝等項目本來就是女性擅長、喜愛的手工項目,經過“巧娘工作室”培訓后,婦女們掌握了技藝,規范了技法,實現了彈性就業,產生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房山區巧姑靚嫂手工藝品商會用現代化的營銷網絡體系,為該區廣大婦女提供了1000余個彈性就業崗位,人均年增收8000余元,其中最高的年收入可達2.5萬元。商會的手工藝產品不僅在國內知名大型商場有售,還遠銷到俄羅斯、阿聯酋等國家。
在創建“巧娘工作室”的同時,市婦聯還扶持市區兩級“雙學雙比”示范基地490個、“婦”字號基地132個、“婦”字號服務組織26個,完成貧困婦女創業項目130多個;舉辦婦女創業知識普及班、技能提高班等各類實用技術培訓1000余期,培訓婦女13萬余人,6.58萬名婦女通過培訓實現了創業和就業;啟動實施“萬名農家女實用人才培訓工程”、“農村4050人員培訓就業工程”,根據用工需求,有針對性地對婦女進行就業技能培訓和就業創業指導咨詢,基本實現培訓一個,安置一個。今年41歲的于海霞,是延慶縣香營鄉富香民奶牛合作社社長。她憑借特有的勤勞與樸實,從一名普通的農家女走上了勤勞致富路。目前合作社已吸納社員1500余戶,輻射帶動周邊鄉鎮900余農戶從事奶牛養殖,解決就業1800多人,年銷售額達6800萬余元,成為延慶縣養殖規模最大、年銷售額最高的奶業經濟合作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