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皮行業污染排放標準及環保措施
先進控制技術:國內或國際最先進的制革、毛皮加工生產技術下產生的廢水,經過最先進的污水處理技術處理后所能達到的排放標準
水污染物排放濃度限值適用于加工單位原料皮實際排水量不高于單位原料皮基準排水量的情況。若單位原料皮實際排水量超過單位原料皮基準排水量,須按污染物單位原料皮基準排水量將實測水污染物濃度換算為水污染物基準水量排放濃度,并以水污染物基準水量排放濃度作為判定排放是否達標的依據。原料皮加工量和排水量統計周期為一個工作日。換算公式如下:
Q總
C基=———————×C實
Y×Q基
式中:
C基—水污染物基準水量排放濃度(mg/L)
Q總—排水總量(噸)
Y—產品產量(噸)
Q基—單位產品基準排水量(噸/噸)
C實—實測水污染物濃度(mg/L)
其他要求:
鼓勵制革及毛皮加工企業按照《制革、毛皮工業污染防治技術政策》的要求積極采用清潔化制革及毛皮加工生產工藝。
制革及毛皮加工企業應積極采用節水工藝,處理后的廢水應優先回用于沖洗或生產。
制革及毛皮加工企業對廢鉻液單獨處理,鉻污泥壓濾成鉻餅,不能回收利用的部分按GB18597處理。
氯離子滿足當地環境容量。
2、污染普查
為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切實加強環境監督管理,提高科學決策水平,實現“十一五”確定的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的目標,國務院決定從2008年1月開展第一次全國污染普查。
根據環保總局的統一部署,從2007年7月15日開始核算全國工業污染源產排污系數,作為以后污染普查的基礎。其中,制革和毛皮加工污染源產排污系數的核算工作由中國皮革協會牽頭進行,陜西科技大學負責取樣檢測。
過程:
2006年10月-2007年6月:調研皮革、毛皮行業現狀,撰寫皮革、毛皮鞣制行業發展和污染物排放及治理情況報告;
2007年6月-7月2日:撰寫完成技術方案,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技術培訓學習
2007年7月20日-11月5日:協會總體協調、陜西科大實測,同時進行歷史數據的調研,形成工作報告、技術報告和使用手冊
2007年11月10日-11日:中國皮革協會組織皮革、毛皮行業專家對51個“四同組合”306個產污系數、765個排污系數以及工作報告、技術報告、使用手冊進行審核。
2007年11月22日,輕工業聯合會驗收
2007年12月20日,中國環科院驗收
2008年1月,污染普查啟動
調研內容(毛皮部分):
毛皮鞣制加工行業,包括染色整飾部分
調研范圍:河北、浙江、山東、河南、內蒙、遼寧、黑龍江
采樣實測企業24家,其中二次采樣實測12家企業;調查企業歷史數據28家;
毛皮產品:綿羊皮、灘羊皮、水貂毛皮、狐貍毛皮、貉子毛皮、兔毛皮等
污染指標:COD、氨氮、總鉻、六價鉻、排水量、鉻污泥
對于同時有毛皮鞣制(硝染)以及后續制品加工企業,只針對其毛皮鞣制加工工序,不包括制品的加工過程。
最后形成:
制革產排污系數使用手冊
毛皮加工產排污系數使用手冊
形成每一個四同組合(產品、原料皮種類、工藝、規模)下的產污、排污系數(見示例)
毛皮加工產排污系數使用手冊
說明:
普查時,工作人員對企業的情況進行調研,對號入座,查看使用手冊中的系數,最終算出企業的產污、排污系數
比如:COD排污=COD產污系數×年加工原料毛皮重量
其他指標以此類推
說明:
毛皮行業中不同鞣制加工企業所加工的原料皮種類差異較大,并且不同企業的年生產能力計算方法不同。在進行產排污系數核算時,可通過下表進行折算。
各類毛皮折算羊皮的比例
注:折合比例是以標張羊皮單位重量/其他皮種的單位重量,標張羊皮以5千克/張折算。
3、中國皮革協會設立環保創新獎
國家節水減排的總體要求
國家“十一五”規劃綱要:“十一五”期間,單位GDP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
行業走綠色發展之路的需要
皮革行業“十一五”發展規劃:發展綠色皮革產業,走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
范圍
表彰研發、推廣、采納清潔化生產技術和污染治理技術,對促進行業節水減排工作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
時間
2007年11月-2008年3月:出臺評定辦法
2008年4月:申報
對待環保的態度
正確認識環保,污水是可以治理的,但絕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治理好的
重視環保
環保意識
實際行動
投入(清潔化生產技術、末端治理)
管理:技術人員、培訓、運行
不要妄自菲薄,不要盲目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