鴕鳥養殖行業現狀
鴕鳥能為人類提供可利用的商品主要有肉、皮革、蛋和羽毛等。鴕鳥肉是紅色的,因含鐵量高,外觀有點像牛肉。其蛋白質含量較我們日常所食的肉類為高,竟高達21%,而雞肉是18.5%,牛肉17%,瘦豬肉20%,鴨肉13.7%,羊肉17.6%,鴿肉13.8%,魷魚肉16.2%,兔肉16.6%。
近些年來,鴕鳥養殖已經引起了世界許多國家的重視,紛紛引種發展,熱潮一浪高過一浪,現已在幾十個國家開花結果,形成了相當不錯的規模,良好的國際環境,極大地調動了我國各地養殖的積極性!
鴕鳥的產肉潛力遠比肉牛高,以保守計算,一只母鴕鳥年產蛋50只(一般50只~80只),以種蛋孵化率69%、育成率80%計,一年可產成活商品鳥27只,目前廣東養一只雄鳥1歲后體重超過100千克,以59%屠宰率計算共得服體1593千克。
由于鴕鳥肉的產量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價格較昂貴,在美國超級市場,每磅鴕鳥肉要20美元以上,是牛肉的4~5倍,現在只有少數國家,如南非等有肉出口。鴕鳥皮革柔軟堅韌,每只成鳥可得皮革1.2平方米~1.85平方米,是制造皮靴、衣服、皮件用品、高級手袋、手提箱等的高級原料,即使在產地南非,揉制粗皮每張達500美元以上,如果在美國,市場價格就更貴。羽毛仍是服飾和輕工業用品原料。
我國南方近年推廣種植的糖蜜草、柱花草、皇草,以及各地大量產的像草、青菜、蕃茄苗,北方的苜蓿、三葉草,以及某些樹葉等均適合鴕鳥食用。這些草料各地資源十分廣闊。因此飼養成本會比養其它家禽、豬所需的飼料成本低,而且它對飼料的利用能力高,單位增重消耗混合料,比其它家禽、豬都低,6個月齡前精料消耗與增重比是1.6:1,到1歲齡是2:1。
隨著時間的推移,國內鴕鳥場的發展,國內外種鳥不斷增加,會有更多養殖者將種鳥引人市場,廣東上市的維鳥亦不斷增加,價格會下降,但對國內市場來說,今后很長一段時間仍以種鳥供應為主,而養殖者所花的成本,特別是種鳥、飼料成本也相應減少。因此,市場上養殖者要運用他們的技術水平、市場信息,調整支出和收入,以達到不斷獲利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