鵪鶉帶來的雙份收益
在瀘州市納溪區龍車鎮塘口村,有一家鵪鶉養殖場,養殖鵪鶉竟能得到雙份收益?養殖場的負責人曾玉能給我們帶來了答案。剛走進養殖場內,正在撿鵪鶉蛋的負責人曾玉能高興地說:“養鵪鶉硬是劃得來,除了賣鵪鶉蛋,鵪鶉的糞便也能賣上60元/噸。我的6萬余只鵪鶉按10個月計除鵪鶉蛋收入,鵪鶉糞便也要給我帶來近1.8萬多元的收益。”
回鄉創業帶來新機
走進曾玉能的鵪鶉養殖場,兩排長長的鵪鶉籠呈現在筆者面前,在這占地面積達1400多平方米的鵪鶉養殖場里曾玉能正在和合作伙伴一起撿拾剛產的鵪鶉蛋??粗粋€個裝箱就運往市場換錢的鵪鶉蛋,曾玉能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已經49歲的曾玉能在養鵪鶉之前是一直在外打工。幾年前,一次偶然的機會讓曾玉能了解到鵪鶉這個養殖項目。2018年,曾玉能回鄉養殖鵪鶉。他和合作伙伴來到納溪區龍車鎮塘口村,背靠萬畝經果林和苗木產業,投入150多萬元高標準打造養殖場地,并成立了瀘州鑫辰農業有限公司,首批購回了6萬多只鵪鶉苗開始精心飼養。曾玉能說:“鵪鶉蛋被稱為‘動物中的人參’,不但營養豐富,還有藥用價值。它具有較好的護膚、美膚作用。當時我看準了這個機會,便到外地考察、取經,學習養殖技術,了解市場銷售前景。”
曾玉能告訴筆者,養殖鵪鶉看似輕松,其實很繁雜,尤其是在鵪鶉從幼苗到下蛋一個月的生長期內,需要人工每間隔10多分鐘將擁擠在一起的鵪鶉分開,以避免長成僵鵪鶉,促進早日產蛋。同時,還需定期做好養殖場的消毒和防疫等工作。
因為管理有方,2018 年11月,曾玉能的6萬多只鵪鶉就開始陸續產蛋。由于目前瀘州市場的鵪鶉養殖業主少,他的鵪鶉蛋一經上市,即被瀘州、貴州赤水市等地的幾個批發商全部訂購,每天近千斤鵪鶉蛋用紙箱裝好就交給商販,5000多元現金即時進了錢包。“如果不出意外,一年下來,按最低1只鵪鶉產蛋270枚賣30元計,6萬只鵪鶉的產蛋收入就有180萬元。”曾玉能喜滋滋地說。
變糞為寶雙份收益
從事養殖行業,糞便處理至關重要。除了日常飼養,鵪鶉糞便的處理是養殖過程中的第一要務。為此,曾玉能制定了一套“變糞為寶”的實施方案,將糞便采用干濕分離的發酵方式,鵪鶉顆粒糞便清理后直接裝進蛇皮袋發酵成有機肥,而鵪鶉尿液用水沖洗后進入沼氣池,經發酵后,沼液也是不可多得的液體肥料。
“現在養殖場的鵪鶉糞便早已成為了龍車鎮萬畝經果林和苗木產業的上等肥料,每噸要賣上60元。鵪鶉糞不僅肥力足,而且價格便宜,3元錢可買25公斤。幾天前,納溪一家有機肥廠負責人還上門準備全部收購鵪鶉糞便呢。”曾玉能說。“每喂100公斤飼料,鵪鶉大概能排便 70 公斤。”曾玉能說,“通過干濕分離轉化,不但節省了不小的開支,也避免了鵪鶉糞便排出對環境造成的污染,一舉兩得。養殖和種植相結合,極符合現代農業發展的趨勢。”
由于鵪鶉吃的七成飼料最后都變成了排泄物,當鵪鶉的養殖達到一定規模時,糞便的處理和利用便日益顯得重要。一個存欄5萬只的養殖場,鵪鶉日消耗飼料約1200公斤,產出的糞便有900公斤左右。現在,曾玉能的6萬余只鵪鶉產的糞便每天都在1噸左右,一月下來,賣鵪鶉糞便就可收入1800多元,按鵪鶉養殖周期10個月計,鵪鶉糞便就可賣上1.8萬多元,變廢為寶,養殖鵪鶉給曾玉能帶來了雙份收入。
責編:劉美玲 夏鈺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