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永軍養雞“不一般”
申永軍養雞“不一般”,這話半點不假。
邯鄲養雞圈內人都知道,申永軍養雞23年,年年都賺錢;而在圈外人看來,“永軍雞蛋”在邯鄲市磁縣西部山區3個鄉鎮60多個村莊家喻戶曉,是當地群眾直呼其名購買的“名牌貨”。
申永軍的蛋雞場建在一個山坡上,四面環山,除了水質、通風條件較好以外,雞舍、雞籠、磨料等設施與別的養雞場沒啥兩樣。“不一般”從何說起?實際上,申永軍養雞“不一般”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沒有蛋商販運環節,直接給超市送貨;二是飼料科學搭配,延長產蛋高峰期,提高經濟效益。

申永軍是磁縣陶泉鄉申家溝村農民,今年45歲。1997年,結婚不久的申永軍為了養家糊口,騰出幾間房屋,湊錢買來簡易籠舍、雞苗,從1000只雞開始起步,走上養雞致富的道路。沒曾想,養雞這個“雪球”在他手下越滾越大,一步邁出去徑直走了23年。2018年,他將雞場從家里搬到村外山坡上,投資30萬元,建成兩個新式的養雞大棚,添置了養雞設備,蛋雞存欄1.3萬只,日產鮮蛋1300斤左右。
申永軍對記者說:“開始起步那幾年,養了一兩千只雞,產不了多少蛋,蛋販子嫌少不過來拉,只好往附近的幾個小賣部送貨,小賣部見我送的雞蛋新鮮、還準時,就‘靠’我長期送貨。這樣以來,直接供應超市的經營方式‘牢固’下來。”現在,申永軍在白土、陶泉、北賈壁等3個鄉鎮指定銷售超市16個,每天將1300斤雞蛋“送貨上門”。
采訪中,申永軍接了兩個電話,都是讓送雞蛋的,他答應“下午送過去”。陶泉鄉四元超市是申永軍的老客戶,銷售“永軍雞蛋”23年,每天銷售雞蛋300斤。超市負責人申四元說:“我愿意賣申永軍送過來的雞蛋,一是隨要隨送,雞蛋新鮮;二是輕拿輕放、不倒手,雞蛋破損率低。”
直接給超市送貨不僅能把控市場,還給申永軍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例如,11月26日,邯鄲市部分區域雞蛋出場價3.1元斤、蛋商批發價3.3元斤、超市零售價3.5元斤,而申永軍給超市的送貨價為3.3元斤,比賣給蛋商每斤多獲利0.2元,僅此一項,一天凈增收260元。“別的雞場走的是‘雞場→蛋販→蛋商→超市’的路子,我用的是‘雞場→超市’的模式,沒有中間商賺差價,利潤自然比別的雞場高。”

有了“直通超市”這個基礎,申永軍圍繞延長產蛋高峰期動起了腦筋,因為產蛋高峰期長短是決定養雞場效益高低的關鍵。目前國內多數養殖場處于6~8個月產蛋高峰期、500余日齡淘汰的狀態,如何拉長雞群產蛋高峰期,最大限度提升產蛋率,以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申永軍報名成為自辦料聯合匯成員,并把雞群的日常表現反饋到聯合匯,蛋雞自辦料聯合匯秘書長、雞場配方師趙嘟和配方師結合雞群的特征,及時給出相應的飼料配方,以“可口的飯菜”滿足雞群健壯成長的營養需求,使產蛋高峰期大幅度延長。
申永軍說:“普通雞場90%的產蛋率有5個多月就差不多了。而我的雞場從去年5月至今已經570天,仍然處在產蛋高峰期,產蛋率最高的時候達到98.9%,現在的產蛋率是89%。產蛋高峰期能有這么長?峰峰礦區有兩個雞場不相信,來過十幾次,看著一筐一筐的雞蛋往外搬,他們都服氣了。”現在,峰峰礦區這兩個雞場聘請申永軍當“指導員”,幫助他們使用自拌料,不僅讓雞吃得飽,更讓雞吃得好,滿足雞群各個階段的營養供應,進一步提高經濟效益。
想吃啥就喂啥,雞群吃得舒心了,不光產蛋多,蛋品的口感也上了檔次。陶泉鄉韓家溝村民周先生常往北京看親友,“永軍雞蛋”是必帶的特產,周先生說:“北京的親友們一吃(永軍雞蛋),都說這雞蛋好,有雞蛋味。”
談及明年的設想,申永軍說,計劃再建一座養雞大棚,擴大蛋雞存欄5000只,“一天下這點雞蛋,現有的超市能供上;還有超市讓我送貨,不敢應承人家,不擴大規模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