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銅梁:生態綠色養殖讓鵪鶉產業“涅槃重生”
近日,在重慶銅梁舊縣街道檬梓村的現代會鵪鶉養殖車間,有的工人正在分揀鵪鶉蛋,有的在分級裝筐,有的在搬運上車,一片忙碌的勞作景象。

讓人驚奇的是,這個鵪鶉養殖場今非昔比,養殖場內外環境干凈整潔,5棟新建的養殖車間整齊排列,每棟養殖車間里既寬敞明亮又通風透氣,聞不到一點臭味。車間里一排排養殖架上安放著飲水器,頂棚下還有補光燈、增溫機和送風機。
“這5個標準化養殖車間可以養殖50萬只鵪鶉,是舊縣街道大力推行的生態綠色養殖場之一。它一改過去散、小、亂的養殖狀況,把鵪鶉養殖產業納入了生態綠色、規范化養殖軌道。”畜牧干部出身的舊縣街道干部王洪明說。

舊縣街道鵪鶉養殖的歷史已有30多年,養殖最多的年份一度達到500多萬只,是西南地區最大的鵪鶉養殖基地。
而就在3年前,這個“鵪鶉之鄉”卻因養殖污染而一度陷入困境。

“過去,舊縣鵪鶉養殖雖然量大,也給養殖戶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但也存在養殖設施簡陋,既無糞便、污水等處理設施,又無用地、環評等手續問題,特別是沒有進行無害化處理禽糞,嚴重影響了農村生態環境,對周邊群眾的生產生活也造成了嚴重影響。”舊縣街道黨委書記劉云說,街道痛下決心,在區有關部門的支持下,規范養殖市場,治理養殖污染,大力發展生態綠色養殖。

經過深入調研和認真研判,鵪鶉養殖業是微利行業,存在的主要癥結在于:單個養殖戶很難獨立承擔治理污染費用,要徹底解決這一問題,必須開展全產業系統性環境治理。
舊縣街道聯手區職能部門打響了養殖污染治理攻堅戰,讓億元級產值的銅梁鵪鶉“涅槃重生”。《舊縣鵪鶉養殖污染治理方案》出爐,整治工作按照關閉搬遷、限量飼養、停養治理、集中利用,等4種分類治理方式展開。
45家鵪鶉養殖場進行了循環化改造,取締了15家不符合環保要求的鵪鶉養殖場,新建生態綠色的標準化養殖車間,并配套建設有機肥加工廠。
2019年,舊縣街道第一個標準化生態鵪鶉養殖車間在檬梓村落成,占地不足5畝的鵪鶉養殖車間,年飼養量達到50萬只。“銅梁鵪鶉”正式開啟了現代化養殖模式。
如今,走規模化、集約化、規范化、標準化的養殖發展路徑,建起的鵪鶉養殖場采用了先進設施設備和新工藝標準,徹底告別了傳統鵪鶉養殖的“小、臟、亂”。

在位于檬梓村的重慶優拓鵪鶉養殖有限公司有機肥廠,隨著傳送帶的運轉,經過干濕分離后的禽糞被加工成粉狀有機肥料,經自動打包后進入成品車間。廠區內外,聞不到一絲臭味。
“這個新建的有機肥生產企業,投入了400多萬元,采取全自動流水線作業,每天生產袋裝有機肥120噸,銷往蔬菜、花木、果樹生產基地。”企業負責人羅宣偉說,把過去令人頭痛的禽糞變廢為寶,轉化成了經濟效益。

“我們正在從產品開發、品牌打造、鎮村電商平臺三管齊下,進一步做大做強做優鵪鶉產業,力爭早日實現年產值突破3億元的目標。“銅梁鵪鶉”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也正在申報中。”劉云表示,到2023年,10個年存欄50萬只的標準化生態綠色養殖場將陸續建成投產。
同時,舊縣將積極開發系列產品,延伸產業鏈條,讓鵪鶉成為一項年產值3億元的大產業,把“銅梁鵪鶉”品牌叫響,帶動更多的群眾致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