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寨“鴕鳥哥” 搞特色養殖 帶領村民脫貧致富
近日,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鹿寨縣黃冕鎮石門村先鋒鴕鳥生態園里,40多只近2米高的鴕鳥見到“主人”覃田明來喂食,立即邁著“大長腿”來到圍欄旁。“這些鴕鳥都已經被酒店搶著預訂了,現在是供不應求。”鴕鳥養殖戶覃田明高興地說。80后青年覃田明從2018年起返鄉創業養殖鴕鳥,采取“公司+合作社+村集體+村民”的發展模式,吸納貧困戶以“寄養+勞動力”的方式入股,帶領村民脫貧致富。
覃田明此前一直在廣州做服裝生意,2017年,他從朋友處了解到鴕鳥養殖,發現鴕鳥全身都是寶,肉、皮、蛋和羽毛都非常有價值,前景非常好。考察了一年多時間后,2018年,覃田明回到了石門村,租用村民的荒山進行土地流轉升級改造,開始養殖鴕鳥。
“鴕鳥生長速度快,繁殖能力強,從鴕鳥苗長到約180斤的成年鴕鳥,平均需要10個月時間,每只可以賣4000至5000元。”
覃田明說,鴕鳥肉質細嫩、鮮美,在大城市的酒店餐廳很受歡迎。2018年,他通過試驗養殖鴕鳥賺了10萬元,2019年,他信心大增,將養殖規模擴大到300只。
覃田明的鴕鳥養殖,給村民帶來了增收的新途徑。2019年,他吸納了10多名貧困勞動力在鴕鳥養殖基地就業。除此之外,他還開發了“寄養”入股模式為貧困戶增收,貧困戶只需要出資購買鴕鳥苗,然后放在基地養殖與基地共享場地和養殖技術,待銷售出去就可獲得分紅。2019年,首批嘗試入股的3戶村民,每戶就獲得了2000元的分紅。
養殖鴕鳥,黃冕鎮還有得天獨厚的資源條件。因鴕鳥抗病能力強,耐粗飼料,依托黃冕鎮桑蠶養殖產業,在供蠶吃桑葉后,原來廢棄的桑枝剛好可以利用,桑枝因粗蛋白極高,成為成鳥鴕鳥最佳飼料。村里有致富帶頭人,又可以將桑枝變廢為寶,2020年,石門村已經有10多戶村民有養殖意愿,覃田明將會免費為他們提供養殖技術指導,同時幫助打通銷售渠道。
目前,覃田明的養殖基地面積擴寬至20畝,養殖規模可達到500到600只。2020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覃田明暫緩了擴養計劃。同年6月份公布《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品種名錄》,鴕鳥位列其中,意味著鴕鳥可以合法養殖,他的擴養計劃馬上就提上了日程。“現在已經有廣東、湖南還有柳州的酒店跟我搶購了,鴕鳥價格也上漲了,是個好的機遇。”覃田明信心滿滿地說,他將利用新機遇帶動更多村民加入鴕鳥養殖,與村民一起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