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學生發展鴕鳥養殖 帶動鄉親致富
近日,記者走進四川省普格縣沐洋鴕鳥專業養殖合作社看到,一群高大健壯的鴕鳥伸著長長的脖子,扇動著翅膀,在養殖場內追逐嬉戲。
袁靜是土生土長的普格女孩,2009年大學畢業后,在深圳工作3年,后來回到西昌,在瑪瑙市場做南紅生意。在外打拼的她始終覺得,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是為了讓家鄉擺脫貧困,而不是為了擺脫貧困的家鄉,所以毅然決定回到普格老家開始新一輪創業。
通過多方了解后,袁靜發現鴕鳥具有經濟價值高、生長快、產卵多、易飼養、抗病力強,以食草為主,肉質鮮嫩,養殖方式粗獷的特點。而且鴕鳥全身上下都是寶,皮是優質皮革,羽毛可作為高雅的裝飾物,肉營養豐富,蛋口感細膩、味道鮮美,蛋殼還可雕刻繪制成工藝品。
結合普格縣豐富的飼草飼料資源,她決定在普格成立一個鴕鳥專業養殖合作社,利用鴕鳥創收,開發出特色鄉村旅游,促進家鄉旅游業的發展、帶動農戶增收,幫助家鄉人民增收奔康。
說干就干,2019年2月,袁靜用自己所有的積蓄,在普格縣普基鎮新農村流轉了100余畝土地,創辦了普格沐洋鴕鳥專業養殖合作社。經過兩年多的實踐,今年,合作社已實現鴕鳥苗孵化,種鳥培育,肉鳥養殖,精飼料調配,青儲草料收儲。
“我們第一批預選種鳥現已經陸續開始產蛋,今年我們大概能出鴕鳥苗300多只,目前市場價格1000—1200元,鴕鳥蛋今年能產500枚左右,目前市場價格180元一枚,明年我們這里所有能繁母鳥大概能產蛋1500枚左右,出欄孵化小鴕鳥600只左右。” 袁靜高興地說道。
目前,合作社共有51戶社員,其中3戶殘疾人,16戶非貧困戶,32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加入合作社,養殖種鴕鳥50只,肉鳥40只,出欄鴕鳥苗200只,雉雞、跑山雞、孔雀等。
合作社成立至今已為當地的貧困戶婦女臨工2080余次,發放工資24萬元,長期雇傭當地殘疾人、婦女,已發放工資10萬余元。
53歲二級殘疾人李長軍是合作社4名長期工的一員,正在喂養鴕鳥的他滿臉透露著幸福的微笑。他告訴記者,從合作社成立后,他就一直在合作社上班,每個月有2000元工資,工作輕松又快樂。
“人美心善,帶領家鄉發家致富。”“全村人的希望!”面對村民們的這些評價,袁靜認為自己做的還遠遠不夠,還需要更加努力奮斗。
為了進一步拉長合作社產業鏈條,下一步,袁靜打算增加農產品附加值,建立網絡可視化溯源平臺,以可視生態農業,實現網上訂購、線下供養、家中收獲的模式,并注冊“ 沐洋源森 ”商標,實現從生產、加工到銷售的產業一條龍。
袁靜說,自己任何時候都會不忘記一個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走到哪里都要帶給別人溫暖,同時,通過自己的努力,幫助村民走上增收致富的康莊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