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緣巧合辦農場 夫妻同心創業忙
青山掩竹籬,晨昏伴雞鳴。近日,走進福建省浦城縣仙陽鎮管九村的得樂家庭農場,“掌管”著3000余只珍禽的“雷司令”雷國錄正在為農場里的珍禽準備“營養餐”,一旁的妻子魏連香正用手機拍著短視頻,在社交網絡上分享平凡卻溫馨的農場生活。
“珍珠雞抗病性強,肉質鮮美,胸肌發達,脂肪量較少;蘆花雞是典型的瘦肉型珍禽,肉質細密,口感嫩滑;鴕鳥是雜食珍禽,鴕鳥肉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的食材……”說起農場里的珍禽,雷國錄如數家珍。“1995年,我倆在南平農校畜牧獸醫專業相遇,臨近畢業時因在圣農實習走到了一起,算是‘雞’緣巧合吧!”開朗的魏連香笑著說,2014年,受行業波動影響,雷國錄從工作了十五年的奶牛養殖企業離職,準備自己創業。
雷國錄在給鴕鳥喂食
年近不惑從頭開始,性格沉穩的雷國錄選擇繼續干養殖業,創辦自己的家庭農場。2015年,他在仙陽鎮管九村流轉了50畝地嘗試仿原生態養殖。“農場里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是我們夫妻倆自己建起來的。”雷國錄說,在企業里,要管好人,首先自己得有過硬的本領,在奶牛養殖場當負責人的經歷,讓他練就了一身本領,且不說科學養殖、營養配餐、動物防疫等專業領域的工作,砌磚、電焊、布水電的本領也學了不少。
魏連香在社交平臺分享農場生活
“我們把農場分為生活區、孵化育雛區、商品養殖區三大區域進行科學養殖,并注冊了自己的商標‘榮華露涵’。”魏連香說,經過五年多的發展,夫妻二人先后投入200余萬元,建成辦公樓和孵化室270平方米、禽舍1800余平方米,建設家禽宰殺車間并購置脫毛機和冷藏、包裝等設備,為了降低死亡率,還新增了孵化育雛設備,初步形成集養殖、加工和銷售為一體的專業化家庭農場。不僅如此,二人還使用稻谷、大米、玉米等正糧飼養珍禽,禽類糞便發酵腐熟后回田、回果園種植桔柚、桃子、玉米等果蔬,實現農業廢棄物生態循環利用。2018年,浦城縣得樂家庭農場被認定為“省級家庭農場示范場”,2020年先后獲得中國優質農產品AAA級示范農場、福建省“百佳家庭農場”、市級優秀創業資助項目優秀獎等榮譽。
“現在每年大概養殖2000多羽商品雞,1000多羽七彩山雞,鴕鳥也有近60只。”雷國錄介紹說,近年來,主要通過和本縣及周邊酒店簽訂珍禽、禽蛋專供協議銷售,并通過微信、抖音等平臺不斷開發客戶群體,農產品遠銷福州、廈門、北京、上海等地,市場占有率逐年提高,每年銷售額約有五十余萬元。此外,雷國錄還在當地舉辦的高素質農民培訓上分享珍禽飼養管理技術,以“引種到戶,技術到家”的方式帶動10余戶農戶養殖珍禽,并優先錄用低收入群體到農場務工,在推動農場規范化發展的同時帶動周圍群眾增收致富。
“時代在發展,疾病也在更新,我們也要跟上節奏不斷學習。”雷國錄說,11月初,他剛參加了福建省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入學考試,準備繼續進修畜牧獸醫專業,以更扎實、更專業的技術辦好家庭農場,向市場輸送更加優質、營養的珍禽及農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