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鵝產業 帶出致富路
5月4日,記者來到安徽省阜陽市臨泉縣陶老鄉南天門的柳橋集團種鵝養殖基地,7萬多枚鵝蛋靜靜地躺在自動化孵化機里待孵化,3萬多只小鵝苗在育雛棚里快活生長,萬余只種鵝撲閃著翅膀悠哉散步,一派熱鬧的景象。
“這是昨天我們剛孵化好的鵝苗,養20天后,挑選出優質鵝苗送到養殖大戶處,100天后統一回收。”指著鵝棚里的小鵝苗,安徽柳橋有限公司養殖基地負責人馬樹國介紹,基地現有24臺自動化孵化機和27棟鵝舍,每10天可出7萬只鵝苗,待基地70臺孵化機滿負荷運行,年可孵化500萬只鵝苗。
回收的鵝,除了獲取鵝肉,還給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柳橋集團提供鵝絨。據悉,柳橋集團是一家以羽絨產業為主的多元化、跨地區發展的大型企業集團,因戰略發展需要,2020年,看中臨泉縣招商引資政策和豐富的水草資源,落戶該縣陶老鄉,布局鵝產業發展。
“這里有豐富的青貯資源、天然的灘涂地,我們先期試養的1萬只鵝,品質高、絨毛好,符合集團生產需求。”馬樹國介紹,2021年,集團追加投資7000多萬元,擴大養殖基地,并在臨泉工業園區投資建設肉鵝屠宰加工項目。同時,還采用“公司+專業合作社+農戶+N”模式,帶動當地有發展意愿的農民從事鵝養殖。目前,當地已有6個養殖大戶與公司簽訂年40萬只鵝養殖協議。
陶老鄉大黃莊養殖戶龐景賀簽了10萬只鵝養殖協議。他告訴記者,鵝苗由養殖基地提供,養殖戶不用先交錢,企業回收時再扣鵝苗成本。1只鵝養100天,純收益不低于15元,養10萬只,效益可觀。
事實上,除了帶動當地村民養殖、就業增收,柳橋集團的肉鵝屠宰加工項目也于4月初正式投產。
在臨泉縣工業園區肉鵝屠宰加工車間,記者看到,經過噴淋、過磅、掛殺、清燙等11道生產工序,宰殺后的鵝進入冷庫儲存。
“我們的屠宰設備自動化程度較高,日屠宰能力約2萬只,預計7月初可實現滿負荷運轉。”項目負責人樂興國告訴記者,雖然自動化設備效率高,但鵝內臟處理和清洗還需要人工,目前廠里吸納百人就業。
“這些工人都是年后臨泉工業園區及當地人社部門幫我們招的。”樂興國告訴記者,除了招工,當地政府還在水電路及后期追加投資建廠、流轉土地等方面給予實際幫扶。“目前,集團年產30萬件羽絨制品加工車間項目也已提上日程,預計明年,在臨泉可實現鵝養殖、屠宰、羽絨制品加工全產業鏈生產,屆時能再帶動百余人就業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