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原陽:小鵝苗“孵化”出大產業
眼下正是鵝苗孵化的第一個高峰期,在位于河南省原陽縣路寨鎮指揮寨村的新鄉市潤達禽業有限公司養殖場內,工作人員正把裝滿鵝苗的塑料筐整齊碼放,裝進鵝苗運輸專用車輛上,毛茸茸的小黃鵝相擁在一起,著實可愛,現場一片忙碌景象。“我們有兩家孵化場、一家養殖場,每個月上蛋量50多萬枚、出鵝苗量40多萬只,產品主要銷往山東、河北、四川、江西等地。”公司負責人毛雙雙說。
在指揮寨村,欣欣向榮的景象不止潤達禽業公司一家。指揮寨村黨支部書記陶云波介紹,他們村充分發揮鵝苗孵化產業優勢,因地制宜發揮資源稟賦,持續激發產業發展活力,目前村內有孵化場82家、屠宰場2家,帶動周邊村1000多人就業,年產值3億多元,現在全國各地的鵝農陸續來村內采購鵝苗。
如今產業興旺發展的指揮寨村,在20多年前,卻因交通閉塞、群眾觀念落后,僅靠人均一畝半耕地為生,人均年收入不足千元。窮則思變,變則通達。在陶云波的帶領下,指揮寨村開始從鵝苗孵化產業做起,通過引進優質品種、嚴格防疫措施、精細化管理、拓展銷售渠道等一系列措施,使鵝苗產業迅速發展壯大。
在做大做強鵝產業過程中,科技力量功不可沒。在指揮寨村,記者了解到,隨著鵝苗孵化技術的提升,由最初的用柴、煤燒炕取暖,到半自動的電燈取暖,再到如今的高科技全自動孵化箱,由于孵化期間的溫度、濕度適宜,鵝苗的孵化成活率從原來的80%提高到現在的90%左右,在科技的加持下,孵化的人力成本和空間成本大大下降。“過去孵化4000枚鵝蛋需要五六個人、占地100多平方米,現在一個人就能管理4萬多枚鵝蛋的孵化工作,且占地僅需 40平方米。”毛雙雙介紹。
在鵝品種改良上,指揮寨村也在不斷進行探索。自2000年以來,該村在河南農業大學、河南牧業經濟學院等院校的幫助指導下,先后引進了匈牙利霍爾多巴吉鵝、四川白鵝、揚州鵝、皖西鵝、泰州鵝等多個新品種,因這些新品種鵝的生長周期短、飼料轉化率高,深受廣大養殖戶的歡迎。
看到鵝苗孵化產業的廣闊前景后,指揮寨村的群眾紛紛加入這一產業中來。該村永鑫孵化場負責人劉鑫說:“我們從事這一行已經10多年了,剛開始幾個人合伙經營著一個小作坊,慢慢形成了一定的規模,目前常用工人7至8個人,年產值達到1000多萬元。”
隨著鵝苗孵化產業的發展,指揮寨村又建起了兩個大型屠宰場,常年回收養殖戶的成品鵝,年屠宰量達300多萬只,年產值達2億元,帶動就業300多人。
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指揮寨村的鵝產業已經成為群眾致富增收的重要途徑,該村先后被河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授予“河南省鵝苗孵化特色專業村”、被河南省農業農村廳授予“河南省首批‘一村一品’專業特色村”稱號。
“下一步,我們將與原陽縣預制菜企業緊密聯系,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條,讓我們的鵝產品通過預制菜企業的加工,走上千家萬戶的餐桌,為鄉村產業振興做出更大的貢獻!”陶云波滿懷信心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