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魚臺:一只“洋鵝”帶動2億元大產業
近日,在山東省濟寧市魚臺縣谷亭街道王子亮村朗德鵝孵化基地,工人們正忙著將鵝蛋放進孵化箱孵化。31天后,原產于法國朗德的“洋鵝”苗,將從這里源源不斷地送往全國各大養殖場。
“我們合作社的朗德鵝養殖,主要以鵝儲孵化為主,目前有27個鵝棚,可實現種鵝存欄量1.7萬只,年孵化50多萬只鵝苗。生產的鵝苗除了本地養殖外,主要銷售到河北、江西、湖南等地。”合作社負責人董再文說。
董再文是當地較早從事朗德鵝養殖的農戶。“從魚臺剛引進這個品種就開始飼養,我養殖朗德鵝已經近30年了。”董再文介紹,德朗鵝比白鵝養殖效益高很多,市場價格較為穩定,白鵝鵝苗8元一只,德朗鵝鵝苗20元一只。
這種“洋血統”的朗德鵝是如何在魚臺縣扎根,又是如何發展成為致富產業的呢?王子亮村黨支部書記張玉杰介紹,當地養殖朗德鵝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世紀90年代。當時,魚臺從法國引進純種朗德鵝種苗,由于當地自然條件好,再加上魚臺與朗德鵝原產地法國朗德省有著相似的氣候條件,因此鵝苗生長狀況良好。
“開始時,多以農戶散養和企業初加工為主,近年來,縣里出臺了相關政策,鼓勵龍頭企業帶動產業發展。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當地的鵝產業逐漸形成了規模。”張玉杰說。
朗德鵝是備受推崇的肥肝型專用鵝,其鵝肥肝質地細膩、味道獨特,營養價值很高。
“先在種鵝廠里把鵝蛋裝框,然后進行清洗、消毒、上架,放入孵化箱,經過一段時間后照燈剔除無精蛋,保持恒溫31天,鵝苗就孵化出來了。”董再文一邊介紹,一邊調節著孵化箱的溫度控制器。
長期以來,為了能提高養殖技術,董再文潛下心來努力鉆研繁殖、養鵝技術,對照自己的現狀一步步改進,當然也離不開村里對特色產業發展的大力扶持。
王子亮村位于微山湖與東魚河交接處,在飼料、草地、水資源等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為進一步壯大村集體經濟,該村黨支部領辦了谷旺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采用“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產業帶動模式,為養殖戶提供產供銷“一條龍”服務。
“我們加入了合作社,由合作社統一供鵝苗、飼料,統一提供防疫和技術支持,鵝長大了企業保底收購,我們只管養,非常省心。”村民張照乾說,像他這樣的養殖戶,一年可以養殖5批,年出欄約2萬只,一年賺20多萬元不成問題。
據介紹,目前,魚臺縣通過不斷開拓市場,促進特色養殖業供求關系良性循環,形成了以張黃、李閣、谷亭等鄉鎮街道為核心的養殖區,以有斌養鵝專業合作社為龍頭的13家養殖廠,年孵化商品鵝苗約1000萬只,占全國孵化量的75%以上,總產值2億元。這里也成了全國最大的朗德鵝孵化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