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鴨用疫苗補齊我國肉鴨行業短板
記者近日從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獲悉,該院獸醫研究所水禽疫病防控創新團隊,經過十余年持續攻關,成功研制出3種用于鴨病防控的疫苗,并獲得新獸藥注冊證書。這些疫苗現已在全國養鴨地區進行了推廣應用。
我國肉鴨年出欄量已超過40億只,肉鴨已成為我國肉類制品的第三大來源。隨著我國肉鴨養殖集約化程度的不斷提高,疫病的發生日趨復雜。鴨用疫苗品種不全,尤其是多種新發疫病無疫苗可用,因此鴨用疫苗成為當前我國養鴨業急需解決的短板問題。
據介紹,H9N2亞型禽流感在我國家禽和野鳥中廣泛流行,嚴重威脅我國養禽業的健康發展。此外,該病毒還可以由家禽直接感染人,具有較大的公共衛生風險。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水禽疫病防控創新團隊負責人劉青濤研究員介紹,此前,在我國應用的H9N2滅活疫苗主要用于雞,鴨用疫苗缺乏。
為此,該團隊針對H9N2亞型禽流感病毒在鴨群中的流行情況進行了系統調查,并對其流行和基因演化特點進行了研究,篩選出了一株對鴨呈現高免疫原性的疫苗候選毒株,研制成功了國際上首個鴨用H9N2亞型禽流感滅活疫苗。該疫苗免疫原性好、免疫保護譜廣,已獲得國家新獸藥注冊證書,并在7家動保企業實現了轉化和推廣應用。
鴨病毒性肝炎是當前對我國養鴨業危害最為嚴重的病毒,對雛鴨的致死率高達90%以上。團隊在世界上首次解決了鴨肝炎病毒冷凍干燥保存的技術難題,針對DHAV-1(鴨甲型肝炎病毒1型)率先研制成功了活疫苗。該疫苗獲得新獸藥注冊證書并實現轉化。針對近年來在我國大規模暴發的DHAV-3,團隊快速研制成功了活疫苗,并于2017年獲得國家新獸藥臨床試驗批件。目前,該疫苗已進入新獸藥注冊申報階段。
同時,對于肉鴨養殖中危害最為嚴重的兩種細菌性傳染病——鴨傳染性漿膜炎和大腸桿菌病,團隊在充分流行病學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成功研制出鴨傳染性漿膜炎、大腸桿菌病二聯滅活疫苗。該疫苗對鴨疫里氏桿菌和大腸桿菌的攻毒保護率分別達到90%和80%以上,并已于2021年獲得新獸藥注冊證書,在三家獸用疫苗生產企業實現轉化。
此外,團隊還通過病毒生物學特性和免疫原性研究,以及疫苗安全性和免疫效力評價,研制成功了鴨禽流感(H9亞型)、坦布蘇二聯滅活疫苗。目前該疫苗已完成臨床試驗評價。 (據《科技日報》)
編輯:岳含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