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陽泉:養好鴕鳥覓“錢”景
近日,山西省陽泉市平定縣張莊鎮寧艾村,山西大華升泰養殖有限公司的養殖場內充滿生機。溫暖的陽光輕柔地灑在寬闊的養殖場上,為這里帶來蓬勃朝氣。一群鴕鳥悠然自得地踱步其中,它們猶如靈動的舞者,修長的脖頸輕盈地轉動,羽毛在陽光的輕撫下閃爍著迷人的光澤。他們時而低頭覓食,時而警覺地張望著四周,時而發出低沉的叫聲。
山西大華升泰養殖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5年,由寧艾村村民張建明牽頭組建。公司占地面積約2萬平方米,總投資460萬元。從創立之初,公司便將目光聚焦于鴕鳥養殖這一特色領域,致力于打造集鴕鳥繁育、育種、孵化、銷售及深加工于一體的綜合性產業。
創業初期,在養殖過程中,張建明遭遇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就拿鴕鳥的孵化來說,最初,孵化的成功率極低,幼鳥的夭折率卻很高。我就日夜守在孵化室,反復調整孵化的溫度、濕度,仔細記錄每一次的數據變化。”張建明說。
現在,公司的孵化室內,恒溫設備嗡嗡作響,溫度被精準控制在36.5℃~37.5℃之間,濕度則保持在22%~25%之間。經過約40天的孵化期,小鴕鳥就會破殼而出。并非所有的鴕鳥蛋都能成功受精發育。那些沒有成功受精的蛋,公司會將其作為商品鴕鳥蛋直接銷售。
豐富的鴕鳥深加工產品使得公司養殖的鴕鳥不愁賣——鴕鳥皮憑借其獨特的紋理和優質的質感,成了制作皮具的優質原材料;鴕鳥蛋雕則以其精美的工藝,吸引了眾多收藏愛好者,好的鴕鳥蛋雕作品,價值可達上萬元;就連鴕鳥羽毛,也因其輕盈柔軟,可用于制作高檔裝飾品。
關于公司未來發展,張建明有著自己的規劃。“我計劃進一步擴大養殖規模,引進更先進的養殖設備和技術,提高養殖效率,同時,拓展深加工產業,開發更多的鴕鳥產品,不斷提高產品附加值。”張建明說。(本文有刪節)
編輯:岳含笑